录取选题网 >教师心得

科普昆虫记读后感5篇

一篇富有洞察力的读后感能够引导读者关注书籍中的细节,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读后感不仅是对文本的解读,也是对自我情感的整理与释放,录取选题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普昆虫记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普昆虫记读后感5篇

科普昆虫记读后感篇1

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想,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的法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昆虫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所撰写的关于昆虫的作品——《昆虫记》螳螂一文中是这样描述螳螂的:

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单从外表上来看,它并不让人害怕,相反它看上去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色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

在我看来它并不是一个温柔的“身材修长的少女”,因为它的大腿下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而且它凶残无比。因为这通体翠绿的小东西可以巧妙地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受伤害,一个不知道比人类小多少倍的小动物,却可以用一身“暗器”威胁住人类!

别看螳螂凶猛无比,它也有可爱的一面呢!

在它休息的时候,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像一位年迈而又慈祥的老人,它会将前爪高高举起,像极了一位虔诚的祈祷者。

想象一下,在一片翠色竹林中有一块青石,上面站着一只热爱祈祷的温和小昆虫,不是很美好吗?

可这美好的场面只是一个“假现象”——螳螂在捕食食物的时候凶猛异常……它会吃掉自己的同类甚至自己的伴侣……

“螳螂会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它在吃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十分泰然自若,那副样子,简直和它吃蝗虫、吃蚱蜢的时候一模一样,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螳螂的残忍冷酷,看到这,我都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冷颤,可围观的螳螂观众毫无反应,多么冷血啊!

更可怕的是——雌螳螂还有吃自己丈夫的习性!

她在吃自己丈夫的时候会咬住他的头颈,一口一口,慢慢地,一脸享受,最后只剩下她丈夫的两片薄薄的翅膀了,真令人难以置信啊!

不过,不得不说,螳螂还是很有当心理学家的潜质的。

螳螂的“盯人战术”屡用屡胜,不用别的,光是死死的盯着对手,给对手制造惧怕、恐惧的心理,这样对手就会不战自败。所以,螳螂在每次战斗时都会先虚张声势,用心理战术与敌人周旋。

一会像一位祈祷者虔诚温和,一会又像杀手冷酷无情,真是一只温存与残忍并存的小昆虫啊。

当我合上《昆虫记》时,我想起了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法布尔先生,是他的努力成就了《昆虫记》这本无论在科学史上还是文学史都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书,从这章的描述中,我懂得了很多:写作力求真实,毫不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写;人和动物一样,性格是多面的,绝不能要求只有光彩、鲜艳的一面。

科普昆虫记读后感篇2

近日,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

科普昆虫记读后感篇3

法布尔用他一生的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难怪鲁迅先生将《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昆虫记》也很有真实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临其境。我从小因为不喜欢昆虫,所以平时很少细心观察小动物的世界。是《昆虫记》,让我重新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发现它们并不讨厌,相反,还有很多可爱之处;是《昆虫记》,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同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和艰辛成果。《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科普书。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更珍贵的启示,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科普昆虫记读后感篇4

我是一个非常爱看书的女孩,所以,从小到大读了许许多多的课外书,如幼时就读的世界童话大师,丹麦作家安徒生爷爷写的《白雪公主》、《丑小鸭》、《灰姑娘》。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虫,今天我买《昆虫记》。回到家里,悄悄地关上门,轻轻地坐在床上,带着兴奋的心情读《昆虫记》,我立刻就被书中的内容给吸引了。

?昆虫记》这篇著作是法国著名困中加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才完成的。这本书里介绍了毛虫、蝉、蟑螂等几十种昆虫。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蝎子——《白蝎自杀之谜》这一节。有人说,蝎子遇到危险就会自杀。于是,作者就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烧红的木炭围成一圈火墙,然后把一只白蝎子放进火墙里。热浪烤在蝎子身上,它倒退着卷成钩子,一会儿伸直,一会儿弯曲,动作快极了,使人目不暇接。突然,它一阵抽搐,接着,就一动不动了。作者用镊子把它夹到一块凉沙土上,过了一个多小时,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蝎子竟然奇迹般的活过来了,和以前一样变得生气勃勃!这个实验证明,根本就没有蝎子自杀的这种事情,只是人们乱猜测而已!

读了这一节,我不禁思绪万千:世界上大概除了人以外,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不会自愿结束生命。其实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杀都是一种胆怯的表现。大家都认为生命是一种很宝贵、美好的东西,既然上天赐予了我们小小的生命,那我们就应该勇敢地面对苦难,珍惜生命,更要回报他人。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人因为某种原因自杀了,著名艺人张国荣也在多年前跳楼了。我认为,这些人简直还没有一个小蝎子勇敢。由此,我曾还联想到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我就是一个例子。我经常会因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就生气,苦恼,有时候甚至干脆不做,发呆,去问同学答案,这应该也是一种怯懦的表现吧!我们应该学习蝎子的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一个坚强而又勇敢的人!

啊!真没想到,我竟然被一本科普系列的书给吸引了。我认为,我读了这一本《昆虫记》,简直比读好几本小说书要强的多,有益的多。以后,我要听老师的话,多读读名著,说不定还会有一些不小的惊喜呢!

科普昆虫记读后感篇5

在世界的一个隐秘的角落里,有那么一个叫“荒石园”的地方,这所园院不大不小,破屋陋瓦,到了秋天,还有一丝悲凉凄惨的味道。但当你走进去仔细观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了,原来,这里的小世界异常丰富,包罗万象!

这里,粗心大意的豌豆象妈妈随便将自己的宝宝生在豌豆荚上;有趣的蝉则用自己的“尿液”和土建房;粪金龟却成了“面包师”与“艺术家”:给自己的卵做的食物不仅易储藏,外还表像一个磨得光亮亮的小梨;朗格多克蝎的婚俗却令人大吃一惊:新婚之夜,新娘子会把新郎官吃掉……

这些有趣的昆虫的生活习性,被一位叫亨利·法布尔的昆虫大师用十多年的岁月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终于汇聚成了一本书:《昆虫记》。

这本书主要穿梭交替在两个空间,人类世界与昆虫世界。交杂在这两个时空中,人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昆虫的许多习性可以说是人类生活习性的折射,例如,隧蜂外婆恪尽职守,夜以继日地看守大门,保护藏有蜂卵地蜂巢;蜣螂精细地为宝宝制造储卵地,卵的上面有能透过空气的小孔,下面则是“面包”,卵的养料;大孔雀蝶就像被丘比特的爱神剑射中了似地地,不管阻隔千山万水,都会飞到自己心爱地雌孔雀蝶面前向她示爱……正义,母爱,爱情,奉献,这些不正是人类的基本感情要素吗?

法布尔之所以能从昆虫中看出种种地人类印迹,是因为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他大步流星地跨进自然界的大门中去。

如果说《昆虫记》是一张网,那么法布尔的“求真与坚持”精神则是缝这张网的针。昆虫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迎接他的更多的是失败,可他没有消沉,而是微微一笑,又开始为下一个实验做准备了。他为了能让更清晰,更真实的昆虫生活习性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每一个实验都精心策划,模拟生态环境,从而得出昆虫最真正的生活。不管是炎夏酷暑,还是数九严冬,他都忠实地观察者自己的宝贝。于是,自己的心血凝结成了精华,一张覆盖人与自然的网织成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昆虫与人类都遵守着这条自然法则,我们都在一起,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保护生命,其实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啊!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消除了自己与昆虫之间的隔阂,同时也明白了许多。《昆虫记》是昆虫的史诗,更是“法布尔精神”的最好体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读《昆虫记》心得优秀8篇

读《昆虫记》心得体会优秀7篇

读《昆虫记》心得体会参考8篇

读《昆虫记》心得体会推荐6篇

骑鹅的旅行记读后感最新5篇

尼尔斯鹅旅行记读后感推荐5篇

科普文读后感600字6篇

昆虫的故事读后感8篇

旅行记的读后感6篇

猫城记读后感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859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