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能够激励他人,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作文的构思过程通常需要时间,灵感的闪现常常在不经意间出现,录取选题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写作指导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作指导作文篇1
所有考生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高考作文是要求你只有几十秒的时间来向阅卷老师展示你的写作能力且要得到认可,才能获得高分。没有任何一位作文改卷老师会有充足的时间去仔细品味考生作文的好坏,他只会根据立意、内容、结构、语言、文体等评分标准给出最快的判断。所以考场作文就要做到两个字——简洁。
立意要“简洁”
如果材料是故事,就要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分析其主要事件,总结道理得出写作。如2021年作文题就应该抓住油漆工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顺手补了船的漏洞并且完全没有想到回报这一核心事件来立意。如果给的材料大而宽泛如“中国崛起”,就要化大为小,由浅入深写出自己的“见闻”、“思感”。考场作文立意不要刻意追求深刻、新颖。
观点要“简洁”
立意确定后,就要提炼出简洁有力、入木三分的观点。然后动笔时开门见山,直奔,直奔结果。要做到这一点,平时要多读点名言警句,吟诵涵咏中提升哲思素养。
语言要“简洁”
有了明确的观点如果表述不精炼,也只能写出词不达意、言不及义的凑字数的文章。汉语的凝练简洁形象之美在古文名篇佳作中体现充分。想抓住阅卷人的注意力,增强语言感染力,不妨锻炼自己写“四六整句,三五七散句”的能力。长短句、整散句、问句、陈述句……交错结合,语言自然灵动有韵味。
结构要“简洁”
文章的结构(尤其是议论文)建议采用麦肯锡的`金字塔模式。塔尖是文章核心观点;其下有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以明确的因果关系解释支持核心观点;分论点之下是具体的论据。论据是句子的写作;分论点的论证是段落写作;分论点论证核心观点就完成了文章的写作。加强段落写作训练可以提高高考作文备考的有效性。
写作指导作文篇2
层进式(“引、提、议、联、结”式)
所谓层进式,即在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后,由小到大,由此及彼,一层深入一层地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得出明确结论。针对新材料作文,可以采用五字结构式:引,即引述所给材料,材料特别短的可以照抄,长的要进行精炼概括,并根据立意角度有针对性地引述;提,即在引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精要分析,然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议,即围绕观点展开议论,紧扣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联,即由此及彼联系自然与社会,采用例证法、对比论证法等再次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结,即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再次申明观点。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恰当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使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语意连贯,不突兀。
?示例一】
我看中国式“垄断”(北京一考生)
在刚刚结束的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表现出色,又包揽了全部金牌,正是国人振奋之际,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知是对国家荣誉的麻木,对他人胜利的嫉妒,还是审美疲劳,他们指指点点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稍稍明智点的,则将自己提到了“理性”的高度,看似忧国忧民,又像杞人忧天,他们眉头颦蹙道:“这不利于世界乒乓事业的发展。”【文章开篇运用描摹性的文字对所给材料进行精炼概述,生动形象(引)】呜呼!于情于理,我个人都不敢苟同。【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反驳,亮明自己的观点(提)】
我要问问那些慷慨者,怎样才能“大家好”呢?难道故意输给人家不成?为了所谓的发展而忘掉根本的体育精神?
我要问问那些理性者,乒乓事业怎么就没发展呢?中国包揽金牌都多少年了,你能说现在就没有乃至产生不出“乒乓大家”?【连用几个一般疑问句和反问句讲道理批驳谬论,论证观点(议)】
当然,中国的这种独揽确有让人深思之处。有人担心,长久的绝对优势会使这个项目的竞争减弱,失去活力。其实,体育上的独揽可以自然地让人想到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垄断。体育不过是近百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运动,比之于那卷帙浩繁、硕果累累的经济学,则略显浅幼。所以,将体育的长影投射到经济活动这面镜子上,也未尝不可。
从资本主义世界的跨国公司到社会主义的国有经济,垄断都不可或缺。美国的饮料行业曾被可口可乐独占鳌头,中国的经济命脉至今也仍被少数国有企业掌控。可是,饮料行业依旧繁荣,中国经济照样腾飞。可见,垄断并没有让竞争消失,不论内部还是外部。内部,你永远不可能消除职工之间的业绩比拼;外部,你永远不可能消灭你的假想敌。所以这并不能让我们高枕无忧,永远没有失去活力的理由。
何其相似,让我们来看看这乒乓作响的小球。于内,能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的名额是少之又少,球员们之间的竞争是不言而喻;于外,哪个外国选手没有梦想过,自己会被这样载入史册:第一个打破中国乒乓球项目长期垄断的运动员。所以,永远都有人在虎视眈眈、摩拳擦掌。【讲道理论证观点之后,考生由体育联系到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并回归材料,进一步论证观点,使论述更加深刻(联)】
中国式“垄断”并无过错,何不让我们安享这份荣耀呢?
国人对大小球有一种微妙的情感:对大球充满的是渴望,而对小球则是越来越不屑。殊不知,这渴望源自一种仰人鼻息的自卑,而不屑是因为有掌控一切的自信。他们更不可能知道,这种自信凝结了多少代乒乓英雄们的汗水!【文章结尾处再次强调观点,并指出部分国人扭曲心理的实质(结)】
这是一篇标杆范文。文章之所以被定为标杆范文,除见解独到、议论深刻外,考生运用层进式结构行文,使得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给阅卷老师以审美愉悦。
主体并列式(“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结论”式)
所谓“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结论”式,即在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文章的主体部分用三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去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或再次强调观点。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中心论点的提出应紧扣所给材料的意旨,不能偏离材料;三个分论点的确立,要围绕中心论点且各有侧重,分论点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但前后不能发生冲突;另外,分论点的议题绝对不能大过中心论点。
例如,20xx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要求考生以“回到原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一考生在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回到原点”之后,主体部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个分论点——回到人性善良的原点、回到灵魂无瑕的原点、回到心灵单纯的原点,在就三个分论点讲道理与举实例相结合分别进行分析论证后,结尾处再次强调观点:回到原点吧,去聆听我们生命最初的声音。
这种“主体并列式”结构能让文章层次十分清晰,且较容易掌握,因此颇得考生青睐。但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结构的相似性,要拼的就是素材和论证语言了,所以,同学们还得在这两方面多下工夫。
写作指导作文篇3
一、认真地阅读语文课本,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把别人的东西,变作自己的东西,把外部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以后就能出口成章了。每天花一定时间朗读课文,要有表情地朗读,好段落,精彩的语句要背出来、默出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各种书都要读,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把好的章节、段落摘抄下来。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中华经典美文。
二、选择恰当的写作材料
写文章要选择恰当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写作材料是习作的基础。
(1)中心蕴含在具体的材料之中,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从中心的需要。
(2)要选择真实的材料文章的材料应当真实可靠可信,合情合理。我们平时习作,选择材料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比较了解的题材,最好是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有真实感的材料。只有这些真实可信的材料,才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说服力,才能打动人,才能给人以启迪,才能引人入胜、引起共鸣。
(3)要选择典型的材料。选择典型的材料就是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选择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新颖的材料,指新鲜、活泼、独特,使人耳目一新,有感受有收获的材料。因此,选材尽量选择那些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
生活中不是缺少“新与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平时要耐心观察,注意在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新颖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才能够达到寻美习作,以文炼人的目的。
三、精心安排写作材料。
(1)并列法。即在表现文章中心是打断时间的连续和打乱空间的位置,围绕中心来连缀相关的生活片断或事件,按事情的性质选择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材料,采用有详有略的方式并列地组织材料,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中心。
(2)对比法。即用相互对立的,或用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材料进行比较,从而显示出人和事的真假、善恶、美丑,使人与事的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3)递进法。即围绕一件事以事物本身发展的进程以及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安排材料。这种方法是我们习作时常用的组材方法。
(4)详略法。即在表现一个中心时,对于几个类似的材料,有详有略地安排组织材料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组织作文材料,不论运用哪种方法,都要为表现中心服务,要切合不同文章的内容和体裁的需要,把材料合理地安排到文章中去。
四、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具体生动是习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文章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感染读者的。
(1)用总分法。
(2)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3)用举例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4)用描摹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5)用比较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6)用数据说明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除了前面所讲的方法外,为了使文章具体生动,我们还应注意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只有观察细致,才能把观察的景物具体生动地表述出来。
五、表达真情实感。
(1)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真情实感。
(2)要用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没有具体事物,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一般都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的。
(3)用词造句要准确、实在。文章以情动人,这“情”指真情实感。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实,用词造句就要较准确、实在,做到恰如其分。
六、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
(1)写好开头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你笔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吸引读者。
①交待四要素开头法。即开头简单交代时间、地占、人物和事件。
②开门见山开头法。即文章一开头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或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引入正文。直接表述作者的观点,点明中心,统帅全文。
③描写景物开头法。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了铺垫。
④提出问题开头法。即文章的开头先提出问题让人思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⑤倒叙开头法。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⑥抒发感情开头法。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
⑦揭示中心开头法。有的文章一开头就概括全文的内容并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
⑧介绍背景开头法。根据文章的内容需要,除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外,还介绍事情发生前的形及相关的情况。提纲挈领常变化,多读多写乐自然。
(2)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①自然结尾法。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
②点题结尾法。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法。要注意:如何总结全文,如何提炼文章中心思想,切忌重复文章基本内容,或重复开头等。
③发问结尾法。即结尾时以发问的形式(反问或设问)提出问题。这种结尾法适合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设问,反问的目的是抒发真情实感,不要牵强附会。
④抒发感情结尾法。即结尾时作者对描述的事物抒发真情实感,饱含赞美之情。写作时要注意有感而发,有情而抒,不要无病呻吟。
⑤启发式结尾法。即结尾给人以某种或启发,作者用恰当的词语能使读者思考回味,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描写要为突出中心服务,切忌毫无目的描写或为了描写而描写。
⑥展望未来结尾法。即在叙述现状之后结尾展望未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 写作时要注意,如果文章开头是点明中心,结尾一般是用展示未来的方法作结尾,同时,展望的内容一定要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关,切忌生搬硬套。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读优秀文章,从中受到启发,逐步掌握作文开头、结尾的方法。
写作指导作文篇4
高考作文指导:课本素材在高考中的运用
中学课本是一座作文素材的金库,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课本蕴涵了各种体裁的民著精华,汲取了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思想精髓。运用课本素材的关键,是重要学会分析、开掘和加工材料。让我们从这里打开思维的天窗,到达“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一、各类课本种素材的运用方法
(一)人物类素材的运用
作文中第一需要的是素材。人物素材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很大,尤其像李白、苏轼这样一些人生经历丰富而奇特的文化名人,简直是任何一个高考作文题都可以以其为例的。从巫山的神女,到楚国的屈原;从垂钓中的姜子牙,到幽州台上的陈子昂;从草堂中的杜甫,到江雪中的柳宗元,……只要我们想用,都可以把它们用到高考写作中去。高明的考生在运用人物素材时有的是概述,有的是详写;有的是单一人物的运用,有的是多个人物的综合;有的拿来作为论据,支撑观点;有的则是解读人物、再现情景等。
引用课本中的人物素材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熟悉历史人物,对所引用的人物生平、时代背景、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等要有透彻的了解。
2.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所引用的人物相关的契合点和关联点。我们的作文是为了反映现实生活,这就要求引用的人物能够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暗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有关的活用技巧。
1.取其一点法
人物素材有着丰富的内涵,运用角度多维,适用于多个文题,但在具体运用时,往往只取一点,不及其余。要大胆取舍,不能什么都写,要根据需要对人物素材进行裁剪,选取主干,去其枝叶。此外,对所选内容要深入挖掘,定向叙述。
比如,孔子这样一个世界历史名人,他的思想言论、观点、人格以及他的生活经历,是各类写作中引用范围最为广泛的素材之一。他这方面的素材适用于“思想、、爱民、追求、理想、乐观、境界、伟大、精神、挫折、厄运、品德”等相关的文题,材料和命题作文。但在具体运用时,我们只能选取某一方面的材料。比如,阐述与“”有关的文题,可以选取他“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方面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阐述“追求”“理想”方面的文题,可以联系他的“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阐述“爱国、爱民”方面的文题,可以联系他的“仁政”主张。阐述“豁达、乐观”方面的文题,可以引用他陈蔡被围的事例,绝粮七日、仍然鼓瑟而歌。
请看下面这篇满分作文,题名叫《顺应天性》。
只有顺应事物的天性,世界才会精彩。
他不爱学习,天生就喜欢编织美丽的故事,他的脑海中有无数奇妙的想象,却被“之乎者也”“加减乘除”所禁锢。学习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快乐,十二岁那年,张天翼的一本童话书让他感受到了想象力的魅力。于是,深思熟虑后,他不顾家长反对,毅然退学,准备一生为孩子们写故事。
在他的世界里,狼是一种会说话的动物,狼有名字,生性幽默;在他的世界里,老鼠善良友爱,会开着飞机、坦克四处助人;在他的世界里,知识能带来智慧,车有灵魂会说话。
——郑渊洁,感谢你对自己选择的执著。你坚定的选择、驰骋的想象为孩子们铸就了一个童话世界,让他们徜徉其中,流连忘返。中国也因此出了一个“童话大王”。
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他是个异类。他坐在北京最好的中学教室里,心却飞进了唐诗宋词、明清传奇的瀚海。捧着分数只有一位数的卷子,他彷徨过,挣扎过,然而,心仍驻守在文学世界。
他天生爱文字,所以不肯弃文从理。他坚信文学世界中有他的生存之道。即使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也要像一只勇敢顽强的雄鹰,以文字搏击长空。他丰硕的创作成果最终被编入《世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
——从维熙,感谢你对自己写作的执著。正是这份对文字的无悔痴迷,成就了你特有的“大墙文学”作品,锻造了你震撼人心的笔墨、冷峻沉郁的格调,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顺应天性,长你所长。
?用法提示】
考生为了表达“顺应事物的天性,世界才会精彩”的思想,接连选用两个热点人物,且在具体写作时对其进行了剪裁,选择的切入点都是“顺应天性”,与此无关的一律舍弃。所以虽然是两则材料,但角度统一、叙述重点专一,文段表意明确,说服力很强。
写作指导作文篇5
一、审清题意,不偏题
只有准确地审清题意,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写起来才能保证不偏题,不致于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错误。
1、如何审清题意
首先要审清题目蕴涵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名字,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有趣的x x x》《一件难忘的事》等等,我们从题目上明显可以看出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
其次,审清要求写作的内容。审题时要弄清,记人写什么人,用几件事写人;写事写什么性质,有意义的、有趣的、还是内疚的……写什么限制条件下的事。
另外,要审清要求取材的范围。要从题目上理解取材的时间范围、空间范围、数量范围及关系范围等。还有要审清写作的重点。要从题目上揣摩重点。如《一件使我感动的事》,重点就要抓住“感动”这个词来写。最后审清要求所用的人称和体裁。
二、确定中心,突出重点
抓住文章的中心就是抓住了文章的灵魂。而如何才能确定作文的中心呢?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中心。例如《记一位高尚的人》要明确题目的重点是“高尚”。高尚的原因,就是文章的中心,所以要紧扣这个中心来写作。
其次,可以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积累,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感受来确定中心。如写《难忘的小学老师》,中心思想可表现老师的好品质及老师对我的影响。
三、选好材料,组织材料
1、选材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围绕作文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其次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真实的、新颖的、典型的事件作为材料。可以记住这个选材的口诀:熟悉最重要,真实才可靠;典型方有用,新颖为最好;不在大和小,关键在于巧;品味要求高,情真应记牢。从而做到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2、如何组织材料?首先,确定哪些先写,哪些后写,使文章“言之有序”。其次是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要使文章“言之有序”,就要合理地分段排序。
四、编写提纲,有序得当
编写的提纲内容一般包括:中心思想和段落。一篇文章分几个层次,几个段落,哪个先写,哪个后写,哪个略写,哪个详写,在提纲里要反映出来。但又不能写得太详细,也不能太简单,要写得简明扼要,切实具体,提纲挈领即可。
五、做好头尾,点睛之笔
精彩的开端已经成功了一半,写作同样如此,而常见的开头方法有:开门见山式,所谓“开门见山”,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设问置疑式,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名言警句式,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作用;精辟设喻式,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六、写好作文,靠修改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所以修改对于写好作文就显得极为重要,而修改分为:大改和小改,所谓大改是指整篇文章有毛病,如偏离题目,中心不明,详略不当等,这需要重写。而小改主要是纠正语言文字上的毛病,方法是增、删、改、调。具体地说,“增”,就是充实文章的内容,添加必要的字词。“删”,就是把多余的字、词、句、段删去,把重复的内容、罗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白。“改”,就是,把不合理,不通顺的语句改得合理、通顺。“调”,就是把文章结构不合理和词序不对的地方作必要的调整。这样才最终形成定稿。
写作指导作文篇6
如果我不曾走过这一遍,生命中还有多少苦和甜美?那风中的歌声,孤单哽咽的声音是谁?回忆中那个少年,为何依然不停地追?
——题记
我们,是正处于青春年华的花季少年。我们正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奋勇前进,展现着属于我们的少年风采。
当上课铃匆匆响过之后,同学们都已经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静悄悄地等待着化学老师的到来,因为听说今天要做好玩的实验。
等到赵老师走进教室后,就开始准备做试验了。老师先把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组装好,然后开始加热试管中的高锰酸钾。不一会,在水槽中的集气瓶就收集好了氧气。待老师将集气瓶取出后,又将缠有细铁丝的燃着的火柴放入了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每个人都伸长脖子,睁大双眼,兴奋地看着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发出的耀眼光芒。现象结束后,教室里一下子像开了锅似的,欢呼声、鼓掌声、议论声响成一片,大家都拍手叫好。
烈日当空,同学们带着灿烂的笑容抱着篮球下楼上体育课。这一节课要训练速度,大家先是进行运球绕杆运动,像一只灵活的小鸟一样在每排杆之间来回穿梭。篮球咚咚咚的砸地声听得人心里直痒痒,男生拍着心爱的篮球,飞奔到篮筐下开始打篮球。女生则自发排好队训练自己的800米速度,就算跑快会很累,就算岔气会很疼,可是我们依然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
为了把我们的班级装扮得更美观,同学们自发留在学校为班级“穿新衣”。有的负责贴照片墙的卡纸;有的负责画family tree的底稿、涂色;有的负责在墙上钉钉子来挂字画。忙的不亦乐乎。虽然忙到九点多,钉钉子的砸住了手,画水粉的自己也染上了颜料,贴卡纸的蹭了一身墙灰,但是我们用时间换来班级的美丽与自己的快乐,大家都很开心,很满足。
“我们六十四个同学能在一个班就已经是缘分了,那么,我想,毕业前,给每个人留段最后的最美好的回忆,好不好…”大伙操场上奔跑的身影,一起听音乐散步的朋友,悉心教导你的老师,日光灯下奋笔疾书的我们……我们的少年风采之歌,会一路一直唱下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写作培训总结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