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和评估,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教案的撰写过程是教师仔细思考教学目标和方法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录取选题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圈里圈外的标记图,学会正确判断物体在圈里圈外的空间位置并记数。
2.会按数卡和标记图,在圈里圈外正确摆放物体数量,初步学习腻向思维方式。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合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绿色、黄色大呼啦圈各3个,黄色中呼啦圈1个,绿色中呼啦圈6个。
3.标记图,1~9数字卡片若干,10个红圆片。
4.幼儿操作材料:看图判断圈里圈外点子数量的作业单、笔。
活动过程:
1.认识标记图。
⑴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标记图。(出示多媒体标记图)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两个标记图有什么不一样的?
小结:左边的标记图表示东西在圆圈里面,右边的图表示东西在圆圈外面。
⑵给图形做标记。(多媒体)问:这幅图里有几个红点在圈里?有几个红点在圈外?
2.套圈乐。
⑴请两位幼儿上来套圈。(用黄绿两种圈)①教师在地面上放上10个红圆片,出示黄圈标记图。
问:地面上有几个红圆片在黄圈里?地面上有几个红圆片在黄圈外?请小朋友上来在标记图上贴上数字。
②出示绿圈标记图。请小朋友上来贴数字。
⑵请五位幼儿上来套圈。
问:1号圈里有几个红圆片?
问:2号圈里有几个红圆片?
……问:有两个圈交叉在一起了,他们圈里到底有几个红圆片呢?(如果幼儿套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参与套圈,让两圈出现交叉部分。)⑶认识第三种标记。(出示多媒体)问:这也是一种标记,谁来说说看,这个标记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标记表示红点既在绿圈里,也在黄圈里。
⑷再给图形做标记。(多媒体)问:有几个红点在黄圈里?
问:有几个红点在绿圈里?
问:有几个红点既在黄圈里又在绿圈里?
3.站圈乐。
⑴请五位小朋友根据标记图站到绿圈和黄圈里。下面小朋友做检查。
⑵幼儿分成三组来比赛,每组5位幼儿。站得又快又对的小组可以得到一朵小花。
第一题--绿圈里2个,黄圈里3个。
第二题--绿圈里3个,黄圈里3个。
第三题--绿圈里4个,黄圈里3个。
(第二题、第三题中教师要提醒幼儿用交叉的方法站圈。)4.幼儿自主操作学习。
⑴教师介绍操作材料。
看图判断圈里圈外点子的数量。
⑵幼儿操作,做完后幼儿间进行校对。
教师评析:
韦晓英:
观摩过活动的老师讨论的很热烈,可是我们没有机会观摩到这么精彩的活动,提个小小的建议,下次是否能把精彩活动的教案也发在这里,让大家也来尝试着上一上这样的活动?
李琴:
韦园长的《圈里圈外》数学操作活动,材料准备很充分,可操作性强,操作形式也很多样。值得我好好学习。
董凤:
平时,上数学课时一般都比较死板,没有什么趣味性。但看了韦园长的《圈里圈外》后,发现韦园长在数学活动中动静结合,把课给上活了;既具有趣味性,又让孩子学到了本领。这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陈少花:
韦老师设计的《圈里圈外》活动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十分精彩,孩子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都参与其中。向您学习!
严长虹:
在我的印象中数学课很难上出动感来平时我们无非是教学然后操作。但是韦园长的课动静交替,运用游戏和道具,把课上活了!游戏是孩子最喜欢也最容易投入进去的,这是对数学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从现场孩子的表现来看在课堂教学部分,孩子与韦老师的互动是有效的和谐的。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啊。以后在我的数学活动中,也要发掘多种方法而不是让孩子坐在那光听我讲。
冯国翠:
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刚要》中明确提出幼儿数学启蒙的主要目标与价值取向,即:使幼儿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的密切关系;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幼儿的数学启蒙应立足于生活,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并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从韦园长开放的'这此活动中,能看出她设计的游戏,有趣,孩子们在游戏中非常投入,操作材料的投放也非常考究,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潘娟:
韦园长选择的《圈里圈外》这节数操作活动,内容的挖掘性强,孩子的感兴趣点引导到位,材料的准备很充分,可操作性强,如果在孩子自己探索站圈内圈外的游戏中不仅仅限制孩子6人一组,而是随便抽出相应的操作图,让孩子自己解决合作的问题,如果人数不够的话,还可引导孩子邀请客人老师参加,多给孩子创造自己解决问题、协调问题的机会,从而更有效地达到促进多元智能整合的效果。
王西禹:
在《圈里圈外》活动结束后,我觉得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探讨。
首先是孩子们进入区域操作时,对孩子作业的评价问题。我想,对于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老师可以当堂检查,及时评价。其他内容,可以让孩子们在作业纸上写上学号,活动结束后再检查。可以用喜糖的包装袋挂在孩子身上,放置作业纸,便于孩子进入不同的区域操作。
其次,在本次活动中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急于完成一个个教学环节,对于孩子们出现的错误,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要的"真正的学习",让我们记住"课堂是出错的地方",老师要沉下心来,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最好,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们!
杨娟香:
目标是一个活动的灵魂,一旦确定了目标,那么,过程要为目标服务,情境要为教学服务,游戏也要为教学服务。在韦园长的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
第一个环节:套圈乐,完成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环节:站圈乐,完成第二个目标,引导孩子学会逆向思维。
接下来的第三个环节:区域化操作学习,是对前两个目标的巩固和强化。难易不同的操作单的设计让孩子的数学学习更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满足了不同能力孩子的发展需要。
梁万娟:
在韦园长的《圈里圈外》这节课中,我学到了许多,课上孩子兴趣浓厚,数的集合也学的很好。但在上课时,关于集合方面的问题,(有5个人,3个在红圈,3个在黄圈)他们的孩子一下就操作对了,当时我很诧异,这么聪明。不过后来才知道其实孩子平时在这方面已经有经验基础积累了。所以这节课想要作为新授课的话,还需改进吧?很喜欢这节课,我觉得特别有趣,符合孩子的兴趣点,下次,我也要尝试学学韦园长来上一上这节课。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逐步形成双的概念,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会听指令做游戏,养成自己摆放鞋子的良好习惯。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双鞋子。
2.爸爸、妈妈、宝宝头饰各一个。
3.鞋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猜、摸摸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二、出示鞋子,让幼儿观察鞋子宝宝的颜色、团等外形特征,感知一双的概念。
1.你们穿鞋子了吗?谁的鞋子好看?我来看看你的鞋子宝宝身上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小花纹)
2.你脚上有几只鞋宝宝?它们是一样的吗?
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两只鞋宝宝,它们的颜色、花纹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是一双鞋子。两只鞋子就是一双鞋子。
三、讨论理解
师:今天我也穿了漂亮的鞋子来。(出示老师穿的一只鞋子)
四、鞋子配对
五、根据标志进行分类活动
六、师生共同检查
八、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开放性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教学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今天天我设计的数学活动《快乐数学》,是以闯关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无形中就培养了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次活动由于是闯关竞赛形式,因此整个活动幼儿都很快乐、积极,目标完成较好。但有一点不足之处:在第二关便应用题环节中,由于题卡准备较少,幼儿编题热情刚提起来,可题板没了,很多幼儿没有尽兴。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具准备一定要充分。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结合围棋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
2、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围棋、记号笔、大数字卡片若干、一幅美丽的图片(各类动植物若干)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猜棋”
我们小朋友都会下围棋,今天老师就用围棋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棋的游戏好吗?
(好)
请小朋友每人抓一把棋子,数一数有几颗棋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找出数字卡片。两个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拿得对不对。
2、探索单双数——游戏“找朋友”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好朋友,要2个2个做好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你把你的数字卡片放在这块有一个绿色磁铁的黑板上,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放在2个红色圆点的黑板上。幼儿操作。
(2)师生共同检验:小朋友看一看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3)小结: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双数)
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
(单数)
出示汉字词组。
(4)对啊!这些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单数”。那么,在我们下围棋的时候,哪里会用到单双数?
(猜先)
对了,在猜先的时候我们要用到单双数,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次“猜先”好吗?
3、寻找单双数——游戏“捉迷藏”
(1)单双数在围棋中要用到他,在其他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单双数。现在他们就想我们做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出示画面)
单数和双数就躲在这幅美丽的画里,你们找找看画里的哪些动植物是双数,哪些动植物是单数,你可以用各种方法把它记录下来,等会来告诉大家好吗?
(2)幼儿再次操作
(3)谁先来介绍给大家听,你找到哪些动植物是单双数?
(个别幼儿介绍)
我知道小朋友都想介绍给大家听对吗?好,现在你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单双数。
(生生互动)
教后感:大部分幼儿还是分得很清楚的,只有极少数幼儿会将单双数搞混淆,还要多说多练。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走迷宫的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游戏、动手操作能力,复习巩固10以内的数字认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⑴迷宫图,小老鼠的手偶。
⑵1-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老鼠手偶说:魔术师小老鼠要为小朋友们变魔术,出示几个数字,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些数字娃娃,并且说出数字的名字。
2、出示迷宫图,说小老鼠迷路了,我们要帮他走出迷宫,要按数字的顺序走才能出来。引导幼儿说出图上的数字,并且说出与数字对应的象形,如:1像铅笔、2像小鸭。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3、引导幼儿帮助小老鼠走出迷宫感受帮助别人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数字娃娃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1、引导幼儿参与和数字娃娃做游戏。
2、10个小朋友分别戴上1—10的`数字卡片,分别自我介绍自己是数字娃娃1—10。
3、全体幼儿认读数字娃娃头饰上的数字。
4、玩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过程:教师找一名幼儿找出教师所说数字娃娃的名字,找对了,数字娃娃把头饰送给找对自己的小朋友,并且说:“对,我的名字是x(数字),我把头饰送给你,我们是好朋友。”然后一起回到座位上。游戏持续到数字娃娃全部找到好朋友为止。
活动延伸:
在家继续与家长玩走迷宫的游戏,巩固1——10这10个数字达到熟悉的程度。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篇6
一、通过故事《郊游》,引起幼儿兴趣,复习10的加法运算。
师:今天天气真好,兔妈妈带着小兔去郊外郊游,小兔很开心拉着妈妈的手走在草地上。
1、出示课件,加法运算:8+1=?9-7=?10-2=?7+3=?5+5=?
师:小兔看见了许多美丽的气球,它很要气球,可是气球上面有几道题目难倒了小兔,我们一起小兔。
二、在10以内加法运算的基础上,知道加法互换的原理,学习另一种题型。
1、(出示课件)师:小朋友帮助小兔拿到了气球,草原上飞来了许多蜻蜓。花丛里有9只蜻蜓,又来了1只,现在花丛里一共有多少只蜻蜓?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幼儿列式计算:9+1=10。
2、教师引导孩子理解两个部分量的交换关系。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列出另外的一种算式:1+9=10。(教师简单讲解总量和部分量的关系)因为10可以分成1和9,或9和1,因此它们两个数字交换位置总数不变。
3、通过以上的学习,出示课件(小鸭)让孩子进一步的理解两个部分量的交换关系。师:小兔和妈妈走到河边看到了许多小鸭。
4、利用课件,在理解部分量的交换关系基础上,学习加法的另外一种题型。
师:兔妈妈看到小朋友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它想考考小朋友,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出示课件汽车和皮球,引导孩子学习题型:3+()=7,并运用减法算式或交换部分量的关系计算结果)
三、复习10以内的减法运算,理解两个部分量交换的关系。学习另一种题型。
1、师:猴子妈妈要小猴子去果园里摘些水果,小猴子很高兴地出门了。
(出示课件)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小猴子摘了多少个?现在树上还剩下多少个桃子?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请幼儿口述并计算减法算式:10-3=7,算式中的10、3、7各表示什么意思?还能怎么列?10-7=3。
2、出示课件,学习另外一种题型。
师:回家路上,小猴在路边摘了些花,原来路边有几朵花,小猴摘了几朵?还剩下几朵?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请幼儿根据图意列出两道9的减法算式:9-()=2,9-()=8。
四、通过游戏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的各种题型。
师:天黑了,兔妈妈、小兔、小猴子要回家啦,可是在回家的路上被大灰狼设下关卡。
1、游戏《闯关》,出示地刺,让幼儿快速计算出相应10的加减法运算题,就能通过。
2、游戏《过河》,出示算术题,请幼儿看着计算题填上相应的得数,就会出现木桩过河。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