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录取选题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声音大班科学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声音大班科学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了解声音的特性,引起兴趣。
2、知道噪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养成不大声喊叫的习惯。
3、丰富词:振动、噪音。
二、活动准备
1、鼓,鼓槌,纸折的青蛙一只。
2、各种操作器具:响筒、糖纸、拨弦、小铃、水杯、响板各6份。
3、时钟1只,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的产生
1、出示青蛙和鼓,让幼儿感知声音的振动。
(1)出示青蛙和鼓
师:这是什么?(青蛙)
谁能让青蛙在鼓面上跳舞?(敲击鼓面)
(2)幼儿讨论,青蛙为什么会跳动?
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鼓面有什么变化?(振动)
(3)知道振动能产生声音。
鼓面振动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现在呢?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丰富词:振动)
2、幼儿介绍自己,并用手摸摸颈部喉咙处,体验发声时声带也在振动。
师:鼓面振动能发出声音,人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让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喉咙。
当我们不发出声音时,喉咙怎么样?
现在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这时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3、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声音的产生(分6组)
(1)我这里有许多东西,你们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我们去试一试吧!(6种颜色为6组)
(2)从小组的形式回答
师:刚才你们都试过了,现在,每组派一位代表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的?
(二)感知声音的特性
1、让幼儿知道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1)请1——2位幼儿上来敲击乐器(响板和小铃)
师:现在,我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做动作,请你们猜一猜他在干什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那响板、小铃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们的耳朵里的?(空气)
2、感知声音的大小
(1)教师击鼓,你们听到鼓声了吗?
(2)教师拿出一只时钟,请幼儿听一听(不让幼儿看到)
师:现在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有:你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拿时钟请每一位幼儿听一听
(3)教师:
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没有空气,我们就听不到别处的声音,声音大,传播得远;声音小,传播得近。
(三)知道噪音对人体有害,教会幼儿保护嗓子
1、请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听到哪些声音?喜欢听什么声音?
2、放录音
师:录音中的声音你喜欢听吗?为什么?这些令人感到难听的是噪音。
3、在生活中,有的声音优美动听,使人感到舒服,而噪音会损害人的健康,在平时,我们不能大声说话,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四)声音的保存
师:春天是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欢庆一下吧!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样东西,合着春天的音乐,发出美妙的声音吧!
1、幼儿在老师的哼唱中伴奏
2、让我们把这些美妙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来吧!(教师指挥)
四、活动结束
认识声音大班科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学会倾听声音,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加以适当地判别。
3、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2、难点:对声音的高低,强弱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三、材料准备:
大小音叉、大小不同的铁钉、敲击的棒子。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想法和建议,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在"观察和描写各种各样的声音及声音的变化"等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游戏"猜猜谁在说话?"
1、师生互动:
导言: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些老师?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一个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所有同学趴在桌子上,老师请其中一位同学对在坐的教师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其他同学听听是谁在和老师说话?
2、你猜出了他是谁吗?怎么猜出来的?
3、引出课题。(听听声音,得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二)探究活动
1、倾听、感受声音。
(1)你仔细地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教室内和教室外的声音吗?
(2)交流:你刚才听到哪几种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写在下发的白纸上并把这些声音分成二类)学生说,教师板书。
(3)你能简单说说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得出结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三)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引导学生认识音叉,知道它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节器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a)用轻重不同的方法敲击音叉,使它发声。
(b)轻重不同的方法敲击音叉,声音不同在哪里呢?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边敲,边听,边判别声音的区别在哪里?(可提示用高低,强弱来判别)
(2)我们分组来玩玩,在玩的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3)汇报实验结果,并记录在书本。(边说边做)
教师总结: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即音高不同;轻重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物体时,发出的声音强弱是不同的。
(四)分辨声音的能力。
让我们再来用大中小一种不同的铁钉试试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有何不同,看看你对声音的倾听是否有了更细微的观注。
学生实验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五)、练习巩固(判断)
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的发出的声音高。
2、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3、音叉是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一种发生仪器。
(六)、回顾整节课的内容。
教师小结:学会倾听自然界中各种声音;很多物体都能发出声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敲击的轻重会影响声音的强弱,但不会使高低发生变化。
认识声音大班科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声音提出问题
2、认识自然界中各种声音,知道声音有大有小,而且高低不同
3、体验合作的愉快
4、拓展噪音污染的危害,让孩子知道我们应该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能对自然界中的声音提出问题,并知道声音有大有小,而且高低不同。
教学准备:课件、烧杯、玻璃棒、塑料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t:刚才教室里还热热闹闹的,是什么原因让你们马上坐好准备上课了呢?
s:铃声
t:刚才老师看到有很多同学听到铃声就坐好准备上课了,也就是说铃声对我们起一种警示的作用,那你们能不能在这节课继续发扬这种优点呢?
s:能
t:好!看来同学们很有信心,老师也感到信心实足。带着这种饱满的情绪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看看声音都有哪些秘密!
(板书)
二、学习新课
1声音的强弱
t:好。跟老师一起读“声音”(大声),“声音”(小声)
咦?两次读得有什么不同?
s:一次声音大,一次声音小
t:听的真仔细
t:声音各种各样(指板书),那在生活中你都听到过哪些声音?
s:电话铃声、喇叭声、音乐声
t:看来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老师这儿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声音,仔细听,看看你听到了什么?(放录音)
s:钢琴声、喇叭声、鸟叫声、狗叫声
t:那这里面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呢?说说你的理由
s:喜欢钢琴的声音。因为他能让我感到心情愉悦。
t:你们也都喜欢钢琴声呢?好。班里有大部分同学都喜欢,那我们就一起再来听听钢琴的声音,这次我们听两遍,大家仔细比较,两遍有什么不同?
s:一次声音大,一次声音小。
t:对。声音大的在科学上我们给它起名叫强,声音小的叫弱。
t:现在你们知道声音有什么不同?
s:有强有弱
t:很好。声音有强有弱,这就是我们同学自己发现的声音的第一个秘密:强弱(板书)
t:刚才同学们说声音有强有弱,那你能发出强的声音和弱的声音吗?同位两个合作,看看你都有哪些方法?
(同位合作)
t:谁愿意给大家表演?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来发出强的声音和弱的声音呢?
s:拍手、跺脚、敲击……
t:同学们都是表演的天才,声音的第一个秘密是有强有弱,那除了强弱之外还有一个秘密需要我们聪明的同学去发现他,你们有没有信心?
s:有
2声音的高低
t: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老师这儿有两根塑料管,你们每个组的桌子上也有两根,他们的粗细、材料都是完全相同的,只有长短不同,组内合作,用你们手头的工具,比如尺子、钢笔,分别敲一敲两根塑料管,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组内合作实验)
t:有什么发现?
s:长的管子声音粗,短的管子声音细
t:哦你还有不同的发现,来说说看。
s:我们组觉得长的管子细,短的闷。
t:咦?为什么同样的材料结果不一样呢?是什么原因?你们猜猜看!
s:可能是敲的方法不同,位置不同,还有可能是用的劲不一样
t: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假想,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敲出的声音不一样呢?我们请这两个组再为我们敲一下,大家仔细看,看看你都发现了什么?
s:第一个组敲的时候他们一头拿在管子中间,一头拿在管子头上,把管子给堵上了。第二组敲的时候好象用的力不同
t:观察的非常仔细,其他的同学要向他们学习,从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知道,在比较的时候要注意,我们要讲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劲用的相同,而且要用到相同的位置上。大家刚才在实验的时候老师注意观察到有的组是这样做的,他们的方法很巧妙,下面请这个组的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组展示,其他组同学观察)所以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我们的实验结果才能科学,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因为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细节可能就会改变结果。好,那要求明白了,现在你们再来试试,看看现在有什么结论。注意:首先在组内说说你们想怎么做,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开始实验。好,开始把。
(各组再次实验)
t: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s:长的声音粗,短的声音脆。
t:结果都一样吗?说的真好,那我们在科学上把上呢光阴粗的叫做低,细的叫做高。这就是声音的第二个秘密,那就是有高有低。(板书)好,请把塑料管放在桌子上。
t:在桌子上有三个玻璃杯,杯子里盛有不同量的水,你不要动水,按照声音的高低给杯子从高到低排排队,我们看哪个组想的办法好,而且排的快。ok。are you ready?good!let’s do it!
(小组讨论)
t:来说说你们的妙招把!
s:可以按水的多少
t:恩。这个办法非常巧妙!用眼睛就可以知道声音的高低。谁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
s:用棍敲一敲。
t:看来同学们不仅能用眼睛观察,还善于用耳朵听,真了不起!
t:正因为声音有强有弱,高低不同,才有生活中美妙的钢琴声,那你能说说听了这么美妙声音的感受吗?也就是说音乐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
s:心情愉悦,健康,悦耳。
t:那除了这种和谐的声音外,你还听到过哪些令你感到不舒服的声音呢?
s:刹车声、大声说话的声音……
t:其实同学们说的这些使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一起来看(播放有关噪音污染的课件)噪音污染的危害这么严重,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呢?(学生发言)我们在校园等公共场所时不能大声喧哗,使用桌椅时不拉拽产生噪音,多去环境优美的地方……
三、小结
t: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收获)
其实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到处都有秘密,只要你用你那双明亮的眼睛去观察,就一定能发现他们。老师在这儿提前祝你们成功。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认识声音大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各种声音,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东西振动就产生了声音。
3、发展注意力和听辨声音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
2、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课件:声音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兴趣。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
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声音
1、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敲鼓
(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通过
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朋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知道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耳朵!
三、幼儿操作,感知震动产生声音
1、请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这些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用耳朵来听各种声音。
2、讨论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1)播放音乐
(2)播放噪音
让幼儿感知乐音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各种声音,
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听一听
1、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名闭上眼睛倾听,
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如:敲门有人来了,打呼噜有人在睡觉等。
认识声音大班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感知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声音,游戏中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让幼儿知道噪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教幼儿养成不大声喊叫的习惯。
3.丰富词汇:振动、传播、噪音。
【活动准备】
1.大鼓一只,玩具小孔雀一只。
2.每个幼儿一件发声玩具:沙筒、手铃、口琴、小手风琴等。
3.录音机一架,录有各种声音的录音带一盒。
4.智力学具若干盒。
【活动过程】
一、听听是什么声音
1.教师出示口袋,摇动口袋中的手铃,让幼儿猜猜口袋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你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
声音是看不见的,只有用耳朵才能听到。
2.让幼儿听录音,并说出这是些什么声音。
3.启发幼儿说出平日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二、体验声音的产生
1.将玩具小动物放在鼓面上,击鼓,让幼儿看玩具小动物在鼓面上活动的情况,并触摸鼓面感觉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这个道理。(丰富词汇:振动)
2.幼儿边念儿歌,边用手摸摸颈部喉咙处,体验发声时声带也振动。
3.让幼儿玩发声玩具,使其发出声响,提问幼儿: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的?
4.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寻找可以发出声音的各种物体,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幼儿体验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小结:物体振动能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了解声音的传播
1.教师请一幼儿到屋外拍手,让幼儿听后说出外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2.教师用鼓声和手表声让幼儿体验和区分声音有大小之分。
3.教师小结:声音是可以传播的,声音大传播得远;声音小,传播得近。
4.考考小朋友:“小明想听远方爸爸的声音怎么办?”启发幼儿说出声音多种传播的办法。
四、玩学具找声音。了解声音与人们的关系
1.让幼儿到学具里找画面,说一说哪些画面中的物体能发出声音,发出什么声音?进一步感受声音的特点。
2.让幼儿讲讲喜欢听什么声音,不喜欢听什么声音,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音”与人们的关系,懂得保护耳朵,养成不大声吵闹的习惯。(丰富词汇:噪音)
3.带幼儿到室外继续寻找“各种各样”的声音。(结束活动)
认识声音大班科学教案篇6
【活动意图】
幼儿园的小朋友,特别是幼儿时期,对于声音格外的好奇和感兴趣。大班的幼儿是对各种声音充分认识和了解的最好时机,可以增长小朋友的知识并且能激发小朋友们对于美妙声音的喜爱。
【活动目标】
1、了解并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能通过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事情。
2、初步了解和懂得声音的来源是某些物体发生了振动。
3、发展注意力和听辨声音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有各种声音的录音。
2、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课件:声音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兴趣。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声音
1、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敲鼓
(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通过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朋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知道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耳朵!
三、幼儿操作,感知震动产生声音
1、请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的这些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用耳朵来听各种声音。
2、讨论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1)播放音乐
(2)播放噪音
让幼儿感知乐音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各种声音,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环节:听一听
1、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名闭上眼睛倾听,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如:敲门有人来了,打呼噜有人在睡觉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