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课堂氛围,教案中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在教案中融入跨学科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下面是录取选题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活动教学教案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活动教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清明节的天气特征及风俗。
2、理解诗歌的含义,体验诗歌中表达的哀伤之情,并对唐诗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17号;《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磁带及录音机
2、活动前两周做天气观察记录,统计晴天和雨天的数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记录了清节前后的天气变化,发现了什么?(有时天气晴朗,有时细雨绵绵)
2、天气晴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高兴)细雨绵绵的时候又有什么感觉?(烦恼、不开心)
二、理解诗歌
1、出示挂图,播放古诗录音。
2、提问:诗里写的是什么样的天气?诗人的心情怎么样?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心情不好怎么办?他怎么找酒家?牧童是怎么做的?
教师边提问,边结合挂图解释诗歌中的词"欲断魂"、"借问"、"牧童"、"遥指",帮助幼儿理解。
三、幼儿学念古诗
1、听磁带,体味念古诗和平日里讲故事、说话的声调、发音有什么不同。鼓励幼儿按照磁带中的方式跟念古诗。
2、尝试边念古诗边用体态语言表现古诗的内容。
四、总结:
我国唐朝出了很多著名的诗人,写了很多优秀的诗,以后我们还会学更多的唐诗。
活动教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螺旋形撕纸的技能。
2、感知色彩的丰富、变化之美。
3、保持衣物干净、整洁,养成良好的涂色习惯。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二、教学准备
圆形纸、彩笔若干。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圆形纸,引导幼儿思考。
教师:怎样把这张圆形纸变成长长的小蛇呢?
2、师幼共同探索螺旋形撕纸的方法。
(1)教师用笔从纸的边缘向中心画出螺旋线,帮助幼儿了解撕纸的线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
(2)教师示范螺旋形的撕纸方法:从纸的边缘开始向中心撕,注意等宽、均匀,不能撕断。
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先在圆形纸上涂满五彩缤纷的颜色,把白纸变成花纸,然后再用螺旋撕纸的技能撕出小花蛇。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等宽撕的技能。
4、将做好的小花蛇放在地上,用纸板扇动,让小花蛇游动。
四、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活动教学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感知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2. 理解诗歌内容。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挂图:四幅。
2、布娃娃。
3、音乐:摇篮曲。
4、头饰;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①、播放《摇篮曲》,教师抱着娃娃做睡觉动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认真看,老师在做什么?
提问:刚才老师在做什么?(摇摇篮)妈妈轻轻唱着摇篮曲,小宝宝就怎么样了啊?(睡着了)
2、初步感知诗歌
过度语: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摇篮吗?(原来有很多东西可以当摇篮 ,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
①、教师配乐朗读。(配乐)
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完整说)
②、教师结合图片再次朗读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那我们再来听听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出示图片:边读边操作图片。)
提问: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①、提问: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因为蓝天很大····)
那蓝天这个大摇篮里睡着谁呀?(星星····)
小结:蓝天很大,还有白云,星宝宝睡在里面很舒服,很温暖。
②、提问:大海这个摇篮里睡着谁呀?(鱼宝宝)
浪花是怎么摇的?(浪花轻轻翻,大海就像摇篮轻轻地摇,好舒服,鱼宝宝就睡着了。)
③、提问:花宝宝睡在哪个摇篮里?(花园)
谁来摇花宝宝呀?(风儿)
风儿是怎么吹的'?(风儿轻轻吹,好舒服,风宝宝睡着了。)
④、师:妈妈是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为什么小宝宝睡着了。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
①、第一遍(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读)。
师:这首诗歌真美,老师请小朋友们一起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有感情的来朗读。
②、第二遍(幼儿听音乐边做动作,边朗读儿歌)。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很好听,现在我们配上动作一起来朗读。
③、第三遍(分角色进行朗读)。
师:那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来朗读,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头饰,有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还有小宝宝,你们选好自己要的角色,就去找自己的摇篮。
师:(1)小演员们准备好了吗?题目大家一起朗读,接着是蓝天、大海、花园、妈妈。(幼儿分组表演,老师在幼儿表演时,一起表演。)
(2)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本案例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摇篮》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意境,引出诗歌摇篮,在分角色表演中,让幼儿多说多玩,巩固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在活动中,创设意境没有达到要求,下次活动时要注意。
活动教学教案篇4
活动准备:角色图片、背景挂图、角色头饰、雨伞
活动过程:一、出示雨伞,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1、这是什么?(雨伞)
2、我们是在什么时候用雨伞?
3、如果下雨时我们手中没有雨伞、雨具怎么办?(请幼儿带着最有一个问题安静的倾听故事)
学习故事
1、交待故事名称,教师有表情清讲故事一遍。
2、提出问题:(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3)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利用角色图片、背景图片
教师有表情的讲故事一遍。
4、提问:(1)小兔子玩着玩着天怎么样了?
(2)小兔子用什么办法避雨?
(5)小兔子看到小伙伴被雨淋湿时,它是怎么样做的?
5、利用角色头饰,请部分幼儿表演幼儿,启发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引导幼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6、启发幼儿说一说:“如果下雨,手中没有雨具,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避雨?”
教育幼儿相互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及对话
2、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
3、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团结。
活动教学教案篇5
活动对象:小学三、四、五、六年级
活动背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
设计意图:由于现在学生所处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太优越,以至于他们除了学习活动之外,很少去接触和了解其它的知识。设计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而是想让他们通过这样一次活动,去接触和认识学习活动以外的生活,身心得到愉悦,自己价值得到体验。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认识一些农作物,并能了解有关它们的一些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
(2)培养学生观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美化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经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之后,自己价值能得到体验。
(2)通过活动,学生能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加深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活动计划:
1、调查时间:二周
2、调查内容:各种农作物的名称、种植时间、成熟时间、营养或用途是否开花、科属等。
3、调查方式:实地观察,实地查找有关资料,自主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4、活动成果形式:学生习作、图画、歌唱,学生谈经历体验,心得体会等。
活动准备:
1、每小组准备一本访察记录本。
2、联系一个种植农作物的典型村。
3、教师或有条件的学生可准备照相机或摄像机。活动过程:
一、田埂漫游,疑团重重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和蔬菜都是谁种植出来的吗?
生:农民!
师:那你们能说得出哪些农作物呢?
活动教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初步了解冬至节的习俗。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语言:冬至我知道
师: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到冬至啦,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冬至,是中国古代24节气之一,此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冬去春来转换的标志。相传,周太王后裔泰伯、仲雍奔吴建立吴国后,也承继了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首,也就是今人俗称的“过年”,后虽改夏历,但冬至“过年”的旧俗一直流传至今。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歌》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冬至这天,我们有什么习俗呢?(出示相关图片)
儿歌《冬至到》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扫;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冬至到,冬至到,这一夜,最长了;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师: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由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间开始一天天变短,这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
社会:区角游戏、制作美食
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