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选题网 >工作计划

诗歌类的教案精选8篇

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际需求,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案的撰写能力不仅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录取选题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诗歌类的教案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诗歌类的教案精选8篇

诗歌类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知道春雨会给大地带来生机,初步了解植物生长与春雨的关系。

活动准备:

春天大图一张,种子、麦苗、梨树图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啊?春天到了外面有什么变化?前几天天上还下了雨,春天下的雨叫……对!春雨。你们知道春雨有什么用吗?

教师小结:春雨的作用可大了,好多植物的种子都喜欢春雨,有了春雨它们才会发芽、开花、长大。今天我们一起来一首诗歌,题目就叫作《春雨》,我们一起听听,谁需要春雨啊?

二、出示挂图,教师朗诵诗歌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师:哎~诗歌里说的春雨是怎么下的啊?春雨落下来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小结:原来春雨落下来的声音是“滴答、滴答、滴答”

师:谁需要春雨呢?它是怎么说的?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引导幼儿说出下一句。

2、出示图片,教师再次朗诵一遍

师:春天里种子发芽了、梨树开花了,麦苗也渐渐地长大,真是太美了。带着这种美好的`心情,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

教师一边朗诵,一边出示教具

3、幼儿跟着朗诵一遍

师:春雨真厉害!小朋友让我们看着图片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朗诵一下《春雨》吧

4、分组分角色朗诵2~3遍

师:下面我们来扮一扮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老师就扮演春雨一起来朗诵一下这首诗歌。

三、启发幼儿扩编

出示春天挂图

师: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有谁?下春雨了,他们可高兴了,猜猜它们会怎么说?让我们把它们说的话编进诗歌里。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说完一句诗歌。

四、结合挂图,完整朗诵

师:我们一起把这首好听的诗歌一起念一念吧。

诗歌类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知道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好处,学习动词张(嘴巴)、摇(尾巴)、发(了芽)。(重点)

2、能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朗诵诗歌,并加上适当的动作。(难点)

3、感受小雨点给花朵、鱼儿、种子带来的快乐。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观察下雨时小雨点都落在哪里。

2、课件、音乐、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操作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下雨"的录音,引导幼儿说说小雨点落下来的声音。

提问:小雨点落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小雨点都会落在哪些地方?

二、逐幅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动词:张(嘴巴)、摇(尾巴)、发(了芽)。

提问:

1、小雨点落在了哪里?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有谁?

2、花朵、鱼儿、种子喝到雨水会怎样?它们的心情怎样?学习动词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动词。

教师引导幼儿将看到的、听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并以诗歌内容进行小结。

三、利用操作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完整欣赏。

提问:听了这首诗歌你的心情怎样?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句进行回答)同时教师利用图片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2、师幼完整朗诵诗歌。

3、引导幼儿边朗诵边加动作进行表演,进一步感受小雨点给花朵、鱼儿、种子等带来的快乐。

四、幼儿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诗歌类的教案篇3

一、活动名称:祖国的标志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国旗、国歌等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是国家的标志。

2、为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感到高兴,萌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1、国旗、长城的图片,国歌音乐。

2、活动前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向成人了解为国争光的先进人物和事例。

3、事先录制好运动员比赛的精彩片断与领奖的情景,收集有关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我们每天做操前都要升旗,升旗时奏的歌是什么歌?”(国歌)升的旗是国旗。

(二)基本部分:

1、谁来说一说国旗是什么样的?(老师出示国旗图片)引导幼儿从国旗的颜色、特征来说。(国旗是红颜色的、

2、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放国歌磁带)

“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听的歌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除了我们升旗时奏国歌,还有什么时候奏国歌?”

3、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在干吗?(播放运动员比赛领奖的录像)

(1)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你怎么知道的?

(2)领奖的时候,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得到了冠军?你怎么知道的?你听见什么?看到什么?

2、知道国旗、国徽是祖国的标志。

提问:(1)为什么我国运动员在得了冠军之后,要奏中国国歌,升五星红旗呢?国旗、国歌代表什么呢?

(2)除了在运动员领奖时升国旗、奏国歌,你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国旗,听到国歌?

3、拓展经验,感知多种代表国家的标志。

提问:还有那些东西也可以代表祖国?你什么时候见过,在哪儿见过?(龙,长城,国徽,天安门……中国结,中国画)

4、激发幼儿做中国娃的自豪感,有为国争光的愿望。

提问:当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运动员获得冠军,站在领奖台上升国旗,奏国歌时,心里感到怎样?

(三)结束部分:

我们小朋友现在要好好学习,多学知识、本领,长大了为国家争光!

诗歌类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理解诗歌里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习词语“苏醒”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尝试根据诗歌形式,仿编诗歌。

3、使幼儿萌发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建议:

1、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在充分感知体验之余,启发幼儿用各种表征手段表现对春天的喜爱。

2、带着对春天的感知与喜爱之情,引导幼儿欣赏诗歌,可引导幼儿重点讨论:春天对小草、花儿、燕子等说了什么话?启发幼儿模仿诗歌的语言进行仿编活动,可引导幼儿提问:春天还对谁说了什么?他们都怎么了?

3、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己举办一个“赞美春天”展示活动,大胆展现、交流表达、共同分享自己的作品,抒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附诗歌

?春天说了什么》

春天说了什么春天对小草说了什么?小草那么听话——都绿了。

春天对花儿说了什么?

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春天对小燕子说了什么?

小燕子那么听话——都回来了。春天对世界说了什么?

世界那么听话——都苏醒了。啊,是不是,

春天的手里有一把五彩的琴,轻轻地拨一拨呀,世界就听懂了他的声音。

春天,春天是我们大家的。

诗歌类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说诗歌,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应该关心、爱护身边的弟弟、妹妹。

2. 掌握诗歌内容, 能运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 萌发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体验帮助別人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语言》cd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

课件 1 、“ 幼儿学习资料” — 《我长大了》。

2. 提前组织幼儿开展照顾小班弟弟、妹妹的活动。

活动建议:

1. 组织幼儿观看照顾弟弟、妺妹的照片, 引导幼儿回忆帮助弟弟、妹妹时发生的事情, 激发幼儿帮助弟弟、妺妹的自豪感。

提问: 你为弟弟、妹妹做了哪些事? 你的心情如何?

小结: 弟弟、妹妹年龄小, 离开爸爸、妈妈来到幼儿园, 难免害怕和难过, 我们一定要多关心、帮助他们。

2. 指导幼儿学说诗歌、掌握诗歌内容, 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通诗歌。

( 1) 结合课件、录音, 引导幼儿完整欣赏诗歌。

提问: 弟弟、妹妹遇到了什么困难? 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根据幼儿回答的内容,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讲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 2) 结合《我长大了》第 2- 3 页, 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诗歌, 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用恰当的情感、语气朗通。

提问: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 遇到这种情况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用什么语气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

( 3) 请个别幼儿分享, 引导幼儿相互间自由分享。

3. 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完整朗诵诗歌, 着重表现帮助弟弟、妺妹的自豪感。

( 1) 教师完整朗通诗歌。

( 2) 教师说旁白, 幼儿结合诗歌中的语句有感情地进行朗通。重点表扬朗诵时感情充沛、表情丰富的幼儿,请其在集体面前展示,以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 3) 幼儿独自完整、有感情地朗通诗歌。

( 4) 幼儿个别或分组边表演边朗通, 相互展示、分享。

4. 带领全体幼儿到小班朗诵诗歌, 将诗歌的内容落实到实践中。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开展大带小的.活动,结合生活实践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情感。

附诗歌: 《我是大班 儿童》

开学了, 我快快活活, 走向可爱的幼儿园。去年, 我还是中班的儿童。

现在, 我升到了大班。

中班、小班的小朋友, 就是我的弟弟妹妹。小弟弟, 鞋带开了吗? 来, 我帮你系上。 小妹妹, 跌疼了吗? 来! 我扶你起来。

有一个新来的小弟弟, 妈妈上班时间已到, 他不放妈妈走, 又是哭, 又是闹。

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他乖乖的听着, 还咯咯地笑。从现在起, 我就是大班的儿童。

我们帮助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 看! 这有多么光荣。

大班语言《月亮姑娘做衣裳》2套公开课视频+有声ppt课件+配套教案和反思大班综合优质课《像狼一样嚎叫》应彩云视频+有声课件ppt+音乐教案

诗歌类的教案篇6

教案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帮助幼儿理解事故内容。

3、引导幼儿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

教案准备:

用纸盒搭建一幢高楼,桌面操作教具:兔子和乌龟。

教案过程:

1、提问:小朋友你看谁来了?出示小兔和乌龟图向大家问好:“小朋友好!我是小兔小白、我是小乌龟聪聪。”介绍完了以后老师问:“小朋友猜一猜他俩谁爬的最快?如果进行爬楼比赛谁会得第一?为什么?”请小朋友大胆讲述。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诗歌一遍,幼儿欣赏后提问:①龟兔爬楼谁第一?你从哪句诗歌里听出来的乌龟第一?开口说话的“石头”是谁?请3—4名幼儿清楚的回答,教师作肯定。②乌龟刚开始爬楼时,小兔子已经爬到几楼了?为什么兔子爬的那么快却没有得第一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大胆想象。老师边操作桌面教具、边再次朗诵诗歌一遍。

提问:小乌龟是怎样快速来到屋顶的?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用清楚的语言描述乌龟快速爬楼的.不同方法,并将幼儿想出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如:乘电梯、乘吊车等。让幼儿知道行动慢的动物或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使自己先达到目的地,只要勤奋和肯动脑筋才能最快到达目的地。

4、学念诗歌: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讨论如何用不同的语调、语速来表现乌龟和兔子的不同动态。

延伸活动:

在语言区里投放诗歌图片让幼儿练习诗歌。

诗歌类的教案篇7

教案目标:

1、在幼儿对诗歌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及画面,知道泡泡与其他两个事物的关系。

2、帮助幼儿体验诗歌明快且活泼有趣的情感基调,以便更好地把握诗的内涵。

3、指导幼儿寻找、观察“泡泡”,并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教案准备:

1、与诗歌对应教具一套。(星星、月亮、雨点、乌云、葡萄、藤儿、小朋友、音符、欢笑等图片)

2、幼儿操作教具若干份。(小草、小花、高山、大地、彩虹、苹果、梨、果树、蝌蚪、青蛙、鸡蛋、母鸡、海浪、大海等图片)

教案过程:

一、吹泡泡。

1、随音乐自由唱唱跳跳吹泡泡的`歌曲,体验快乐情绪。

2、老师:我们吹泡泡是怎样的?(圆圆的,有大、有小)

3、今天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泡泡,和你们吹的泡泡不一样,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泡泡?

二、出示图片,欣赏诗歌。

1、出示星星。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星星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因为月亮和星星总是在夜晚一起出现,而月亮比星星大,就好像星星的妈妈,所以说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

2、出示雨点。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雨点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雨点是乌云吹出的泡泡?

3、出示葡萄。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葡萄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

d、藤儿还会吹出哪些泡泡?

4、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念上面三句。

a、现在我们把“什么是什么吹出的泡泡”连起来讲一讲。教师接上最后一句: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

b、老师提问: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

为什么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因为我吹泡泡是的心情和唱歌、欢笑是的心情一样,都很开心,所以……)

5、集体念诗歌两遍。

三、启发仿编。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泡泡,现在请你们到后面去找一找,说说你找到的是什么泡泡。(幼儿自由选择“泡泡”,如:蝌蚪、海浪等)

2、依次请三名幼儿示范仿编。并把第一个幼儿的图片替换到黑板上。

3、全体幼儿进行仿编。每三个一组把编出来的诗歌念给客人老师听。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们真棒,又编出了那么好听的诗歌。

除了这些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泡泡呢?请小朋友回去再想一想、找一找,也把它编成好听的诗歌好吗?

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诗歌类的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学习这五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课时】

2课时。

?课型】

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枯藤昏鸦天涯

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

二、三分钟演讲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2、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四、学习《观沧海》

1、作家作品简介: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五、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简介: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2、朗读这首诗。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4、题解: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5、总结:

首联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是近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颈联是这首诗中的佳句:夜还没尽,就看到一轮红日从东边江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联由感受写到思乡。虽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观赏,却无法抑制涌动的思乡之情。诗人离家日久,见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诗中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

6、当堂背诵。

第二课时

一、学习《钱塘湖春行》

1、作家作品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的。

?钱塘湖春行》是穆宗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中间两联是分写。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二、学习《西江月》

1、作家作品简介:

?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湘凡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城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2、题解:

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进中。

3、指导学生解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结:

这首词构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5、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6、写分析短文,就两首诗你所体会的意境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

抽查几个交流。

第三课时

一、学习《天净沙·秋思》

1、解题: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2、通过想象,把握意境。

作者在曲中只是列举几种事物,没有使用动词或关联词,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气氛,有韵味的图画。

通过想象,描述图景,切忌硬译: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3、总结:点评想象,点明《天净沙》的艺术成就。

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早年热衷功名,屡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载,本曲乃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与泪写成的,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者”。

4、布置作业:

改写本曲为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文章。

二、课堂练习:阅读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4、本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表现了诗人行踪的诗句是。

6、表现是“春行”的诗句是。

7、表现作者骑马游西湖的诗句是。

8、诗中运用对仗的句子是。

三、老师点拨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体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感怀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

4、本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5、表现了诗人行踪的诗句是。

6、表现是“春行”的诗句是。

7、表现作者骑马游西湖的诗句是。

8、诗中运用对仗的句子是。

?板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东汉四言乐府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五言律诗驾舟扬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七言律诗赏花观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宋词夏夜出行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元曲悲秋思乡

?课后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点拨,让学生准确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当堂准确流畅地背诵。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诗歌教案最新5篇

语言诗歌类教案7篇

幼儿诗歌中班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诗歌教案6篇

诗歌类幼儿园教案7篇

云诗歌作文优质8篇

写童话类的作文精选6篇

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总结8篇

欣赏类的美术教案6篇

欣赏类的美术教案优质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664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