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选题网 >工作计划

突发舆情应急预案7篇

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可以为应急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大家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务必启动应急预案,以下是录取选题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突发舆情应急预案7篇,供大家参考。

突发舆情应急预案7篇

突发舆情应急预案篇1

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准确信息并慎报原因,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信息,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

(二)全局利益原则。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负面舆情信息时,坚持以维护党委政府形象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目标,把群众利益、大局利益始终放在优先位置。

(三)口径一致原则。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做到步调统一、口径一致、权威发布,避免说法不一、自相矛盾,造成于己不利的后果。

(四)疏堵结合原则。注意把握对外信息发布的分寸和节奏,尊重事实,循序渐进,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传媒,在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的同时,及时删除各类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谣传信息。

(五)协作协调原则。充分发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团队协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强大的

工作合力。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成立微山县马坡镇址坊小学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全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微山县马坡镇址坊小学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长: xxx

副 组 长: xxx

员:各班班主任

职 责:

(1)领导和指挥全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2)根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发生、发展、衍变情况,适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召集各相关成员协同开展处置工作;

(3)组织收集、跟踪舆情信息,及时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4)通过正规权威媒体适时适度发布真实消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5)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并协调教育办公室、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共同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

三、应急保障

(一)信息与联络保障

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指定信息联络员,确保信息畅通。

(二)财力和人力保障

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负有舆情处置职责的相关小组要为处置工作提供相对固定的人力支持。

(三)宣传与培训保障

1.加强常识宣传,提升信息捕捉、信息分析、信息研判、信息处置水平,最大限度消除因伪舆情泛滥、歪曲事实真相而造成形象受损、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2.加强教职工培训力度,举办培训班,利用典型舆情处置案例,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培训。

xxxxxxxxxx小学

2020年2月26日

突发舆情应急预案篇2

1.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综合应对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减轻和消除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和损失,保证公共互联网持续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保障经济运行和社会秩序。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含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生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本预案所称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由网络攻击、网络入侵、恶意程序等导致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或影响,需要电信主管部门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网络中断(拥塞)、系统瘫痪(异常)、数据泄露(丢失)、病毒传播等事件。本预案所称电信主管部门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国家重大活动期间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1.4工作原则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落实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力量的作用。2.组织体系2.1领导机构与职责在中央网信办统筹协调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负责特别重大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协调。2.2办事机构与职责在中央网信办下设的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统筹协调下,在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部应急办)负责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事务性工作;及时向部领导小组报告突发事件情况,提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建议;负责重大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根据需要协调较大、一般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部应急办具体工作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承担,有关单位明确负责人和联络员参与部应急办工作。2.3其他相关单位职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相关单位开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负责本单位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为其他单位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提供技术支持。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统称网络安全专业机构)负责监测、报告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和预警信息,为应急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鼓励网络安全企业支撑参与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3.事件分级根据社会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3.1特别重大事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1)全国范围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2).cn国家顶级域名系统解析效率大幅下降;(3)1亿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4)网络病毒在全国范围大面积爆发;(5)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3.2重大事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1)多个省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2)在全国范围有影响力的网站或平台访问出现严重异常;(3)大型域名解析系统访问出现严重异常;(4)1千万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5)网络病毒在多个省范围内大面积爆发;(6)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3.3较大事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网络安全事件:(1)1个省内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2)在省内有影响力的网站或平台访问出现严重异常;(3)1百万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4)网络病毒在1个省范围内大面积爆发;(5)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3.4一般事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网络安全事件:(1)1个地市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2)10万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3)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一般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4.监测预警4.1事件监测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应当对本单位网络和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发生本预案规定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当立即通过电话等方式向部应急办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应当通过多种途径监测、收集已经发生的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信息,并及时向部应急办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报告。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时,应当说明事件发生时间、初步判定的影响范围和危害、已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有关建议。4.2预警监测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应当通过多种途径监测、收集漏洞、病毒、网络攻击最新动向等网络安全隐患和预警信息,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认为可能发生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部应急办报告;认为可能发生较大或一般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报告。4.3预警分级建立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制度,按照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分别对应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网络安全突发事件。4.4预警发布部应急办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必要时组织相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会商研判。认为需要发布红色预警的,由部应急办报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统一发布(或转发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发布的红色预警),并报部领导小组;认为需要发布橙色预警的,由部应急办统一发布,并报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和部领导小组;认为需要发布黄色、蓝色预警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可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布,并报部应急办,同时通报地方相关部门。对达不到预警级别但又需要发布警示信息的,部应急办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可以发布风险提示信息。发布预警信息时,应当包括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的影响范围和造成的危害、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时限要求和发布机关等,并公布咨询电话。面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可通过网站、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4.5预警响应4.5.1黄色、蓝色预警响应发布黄色、蓝色预警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1)要求有关单位、机构和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的监测;(2)组织有关单位、机构和人员加强事态跟踪分析评估,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重要情况报部应急办;(3)及时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措施,公布咨询电话,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正确引导。4.5.2红色、橙色预警响应发布红色、橙色预警后,部应急办除采取黄色、蓝色预警响应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1)要求各相关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相关人员保持通信联络畅通;(2)组织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工作方案,协调调度各方资源,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重要情况报部领导小组;(3)组织有关单位加强对重要网络、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4)要求相关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进入待命状态,针对预警信息研究制定应对方案,检查应急设备、软件工具等,确保处于良好状态。4.6预警解除部应急办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发布预警后,应当根据事态发展,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按照权限重新发布;经研判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风险已经解除的,应当及时宣布解除预警,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解除黄色、蓝色预警后,应及时向部应急办报告。5.应急处置5.1响应分级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为四级:i级、ii级、iii级、iv级,分别对应已经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件的应急响应。5.2先行处置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在按照本预案规定立即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组织本单位应急队伍和工作人员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尽最大努力恢复网络和系统运行,尽可能减少对用户和社会的影响,同时注意保存网络攻击、网络入侵或网络病毒的证据。5.3启动响应i级响应根据国家有关决定或经部领导小组批准后启动,由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ii级响应由部应急办决定启动,由部应急办统一指挥、协调。iii级、iv级响应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决定启动,并负责指挥、协调。启动i级、ii级响应后,部应急办立即将突发事件情况向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等报告;部应急办和相关单位进入应急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相关人员保持联络畅通,相关单位派员参加部应急办工作;视情在部应急办设立应急恢复、攻击溯源、影响评估、信息发布、跨部门协调、国际协调等工作组。启动iii级、iv级响应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及时将相关情况报部应急办。5.4事态跟踪启动i级、ii级响应后,事发单位和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应当持续加强监测,跟踪事态发展,检查影响范围,密切关注舆情,及时将事态发展变化、处置进展情况、相关舆情报部应急办。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立即全面了解本行政区域受影响情况,并及时报部应急办。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立即了解自身网络和系统受影响情况,并及时报部应急办。启动iii级、iv级响应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组织相关单位加强事态跟踪研判。5.5决策部署启动i级、ii级响应后,部领导小组或部应急办紧急召开会议,听取各相关方面情况汇报,研究紧急应对措施,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决策部署。针对突发事件的类型、特点和原因,要求相关单位采取以下措施:带宽紧急扩容、控制攻击源、过滤攻击流量、修补漏洞、查杀病毒、关闭端口、启用备份数据、暂时关闭相关系统等;对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要求事发单位及时告知受影响的用户,并告知用户减轻危害的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其他可以控制和减轻危害的措施。做好信息报送。及时向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等报告突发事件处置进展情况;视情况由部应急办向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通报突发事件有关情况,必要时向相关部门请求提供支援。视情况向外国政府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并请求协助。注重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公众通告突发事件情况,宣传避免或减轻危害的措施,公布咨询电话,引导社会舆论。未经部应急办同意,各相关单位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启动iii级、iv级响应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处置工作。处置中需要其他区域提供配合和支持的,接受请求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在权限范围内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必要时可报请部应急办予以协调。5.6结束响应突发事件的影响和危害得到控制或消除后,i级响应根据国家有关决定或经部领导小组批准后结束;ii级响应由部应急办决定结束,并报部领导小组;iii级、iv级响应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决定结束,并报部应急办。6.事后总结6.1调查评估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结束后,事发单位要及时调查突发事件的起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经过、责任,评估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总结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在应急响应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形成总结报告,报电信主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汇总并研究后,在应急响应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形成报告,按程序上报。6.2奖惩问责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不按照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和组织开展演练,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在预防、预警和应急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单位或个人,由电信主管部门给予约谈、通报或依法、依规给予问责或处分。基础电信企业有关情况纳入企业年度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7.预防与应急准备7.1预防保护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建设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消除隐患和风险。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查,指导督促相关单位消除安全隐患。7.2应急演练电信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相关单位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基础电信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域名机构要积极参与电信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并应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本单位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情况要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7.3宣传培训电信主管部门、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相关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应急能力。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要面向本单位员工加强网络安全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安全竞赛。7.4手段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建设统一的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指挥平台,汇集、存储、分析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开展应急指挥调度。指导基础电信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域名机构和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等单位规划建设本单位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并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7.5 工具配备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和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应加强对木马查杀、漏洞检测、网络扫描、渗透测试等网络安全应急装备、工具的储备,及时调整、升级软件硬件工具。鼓励研制开发相关技术装备和工具。8.保障措施8.1落实责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专业机构要落实网络安全应急工作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单位领导、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和个人,建立健全本单位网络安全应急工作体制机制。8.2经费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为部应急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开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大型互联网企业应当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本单位网络安全应急队伍建设、手段建设、应急演练、应急培训等工作开展。8.3队伍建设网络安全专业机构要加强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预防保护、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攻击溯源等能力。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大型互联网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应急队伍,提升本单位网络安全应急能力。支持网络安全企业提升应急支撑能力,促进网络安全应急产业发展。8.4社会力量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应急专家组,充分发挥专家在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作用。从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中选拔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形成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库。8.5国际合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职责建立国际合作渠道,签订国际合作协议,必要时通过国际合作应对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鼓励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企业开展网络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9.附则9.1预案管理本预案原则上每年评估一次,根据实际情况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适时进行修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要根据本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或修订本行政区域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要制定本单位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应急预案要向电信主管部门备案。9.2预案解释本预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负责解释。9.3预案实施时间

:

突发舆情应急预案篇3

淮海工学院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试行)

为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处置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维护学校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施意见》、《连云港市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与学校相关的重大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校园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及跟帖等网上紧急舆情信息。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分管宣传工作的校领导

副组长:涉事单位(部门)分管校领导

成 员:校(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信息化处、事件涉及单位负责人。

主要职责为:

1.组织相关单位(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新闻宣传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安排新闻发布事宜。

2.邀请、接待采访公共事件的媒体记者。

3.收集媒体报道信息,分析事态发展趋势,形成舆情报告,及时向学校及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四、工作原则

1.明确职责,快速反应。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是学校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机构。公共事件发生后,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了解舆情、明确情况,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稳定师生情绪,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

2.统一口径,注重效果。舆情处置要准确把握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学校党委确定的统一口径,确保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相关信息发布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跟进,即把学校已经做过的、正在做的、将要做的措施和办法向公众表达清楚,彰显诚意,力争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突发事件舆论的良性发展。

3.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公共事件发生时,同时启动现场处置和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和现场处置工作保持紧密联系。在发布信息时,注重报道学校积极采取的行动,及时通报事件处置的进展。

五、预警信息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可控性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个级别。

1.重大突发事件(i级)

指对学校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和影响的,对学校工作或某一领域工作和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受境内外媒体和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省、市相关主管部门协调、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相关部门和力量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外主要传统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报道,并进行论坛讨论;

(2)境内知名商业网站报道,并有网民在网上留言;

(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进行讨论并形成热点;

(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出现大量传播和评论。

2.较大突发事件(ii级)

指对学校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和影响的,对学校工作或某一方面工作和稳定造成影响的,或可能在小范围内引起公众不满情绪的,受境内少数媒体和各大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少数新闻网站报道;

(2)境内少数商业网站报道;

(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有相对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4) 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有少量传播和评论。

3.一般突发事件(iii级)

指小范围内对学校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般危害和影响的,受极少数媒体和网站关注,尚未形成有规模的网上讨论,但继续发展很有可能对学校带来不良影响的突发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极少数新闻媒体和商业网站报道;

(2)境内少数论坛有相关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3)主要在本地论坛引发关注的负面舆情。

六、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

在发生引起媒体关注的突发事件时,要迅速启动本预案,将相关的舆情监测和舆情处置工作纳入分析研究、决策发布范畴,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主动沟通、冷静应对,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1.分级响应

i级应急响应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及时听取省、市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相关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级应急响应

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i级应急响应

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按照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做出的指示,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2.应急处置

(1)预案启动

发生突发事件后,涉事单位(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较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3小时内报告;一般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报告)。报告内容:舆情的基本内容、首发时间、首发媒体、网站链接、传播情况、舆情的真实情况、背景材料、其他辅助材料等;如涉重大突发事件舆情需连续报送舆情,内容还要包括研判发展趋势、提出应对措施以及意见、建议等。

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对预案,根据舆情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对重大舆情,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召开舆情研判会,听取涉事单位(部门)的情况汇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具体指导舆情处置,并同步将舆情情况上报至省、市相关主管部门。

(2)事件处理

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涉事单位(部门)报送的书面材料和具体情况汇报,全面准确掌握事件真实情况。领导小组要快速决定处理意见,果断采取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尽可能减少危害和影响,避免负面舆情进一步传播。

(3)发布权威信息

经过现场处置后,要综合评估研判舆情发展趋势情况,相关部门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等方式作正面回复,通稿内容要客观反映事件基本情况、采取措施等,文字要严谨、无歧义。

(4)舆情跟踪

应急处置过程中,如在本地网站、论坛发现不实信息、有害贴文等,须立即协调省、市相关主管部门通过管理途径迅速协调删除、断开链接、撤除专题,同时保存相关证据,确定责任人员。

舆情监控人员须将突发事件设置为关键词纳入监控系统,实施重点监控,密切关注网上有关的新闻、帖文、博客、微博等的动态,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贴后,要及时加以引导。如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再跟进回复。在舆情跟踪过程中,一旦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立即上报领导小组,以便领导小组能随时掌握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方案,有效处置网上舆情。从而实现对网上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5)组织舆情引导

统一调度学校网络宣传员,分工负责重点网站、论坛,组织专门队伍,运用网络语言,按照统一口径发贴、跟贴,让正面声音主导网上舆论。需作辟谣的,立即用事实澄清,压缩谣言传播空间。舆论引导过程中,防止关联炒作和延伸报道,形成新的舆论热点。

(6)加强新闻宣传与管理

学校有关单位(部门)要在事件发生后服从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未经学校同意,任何单位、人员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内容的采访;对于已授权媒体记者的采访、拍摄应给予积极配合。

遇到重大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学校相关部门要及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具体情况。(上报材料应包括媒体报道材料、学校对相关问题的情况说明、学校对外答复口径、学校拟采取的应对措施、争取上级领导机关支持的具体事项、学校联系人等内容)。

(7)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集中处置一段时间后,待事件平息,舆情平稳,经综合研判,积极协调将有关信息淡化处理,尽快冷却话题,直至负面舆情消失,宣布结束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公共事件相关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事件处置后,及时总结经验,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对有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及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行为,或擅自发布、编造虚假信息,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由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中共淮海工学院委员会

突发舆情应急预案篇4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我校重大突发舆情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一、工作原则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二、工作方法1.加大学校网站,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2. 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科室采写的信息,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支部进行文字审核。3. 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4. 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5. 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三、应对机制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1. 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机制。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处应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师生担任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对涉及上海电力学院的网络舆情实行监控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学生、家长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2.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控信息员发现有关学校的不良舆情信息后要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3. 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会议和向上级领导汇报。4. 建立快速查核机制。对网络反映的情况,需要调查的,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网络抢时间,并注重周密谋划,妥善处置、严控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经查证属实,并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予以澄清。对恶意造谣、干扰学校正常学习生活开展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5. 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加大在学校微信群有关热点事件的进展情况,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形成权威、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如发生舆情突发事件,校级领导同党办、校办迅速拟定新闻发布内容和方案,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统一的口径,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布,并组织媒体进行报道,让正面信息先声夺人,为网民提供权威声音,营造有利舆论。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不论是网络舆情初步形成,还是网络舆论已成热点,都主动澄清事实真相,争取网民理解支持。6. 学校档案馆要做好舆情突发事件的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材料、声音、影像的记录和保存保管工作。

突发舆情应急预案篇5

为快速妥当处置全市民族宗教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有序引导网络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营造我市民族宗教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民族宗教系统被国内外网络媒体登载舆情信息,或对本系统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民族宗教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辖区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市民族宗教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办公室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有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全市民族宗教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网络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机关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职责

办公室: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各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各科室对所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各科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应立即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在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科室、直属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监察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各相关科室、二级单位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各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三日内报送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工作保障

各科室和二级单位指定专门的舆情监控人员,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善应对网络的网民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网络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六、责任追究

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科室、二级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奖励及责任追究机制,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突发舆情应急预案篇6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经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如今的社会生活,无不与互联网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政府行政,市场运作,传媒发展,还是出行消费,居家生活,网络舆情已经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对互联网舆情都有着自己的认识。

近日参加了一个部门关于舆情的研讨会,课题就是突发事件舆情的应对和处置。事实上,舆情这个词儿在网上早就铺天盖地了,根本没有任何保密的意义,民众对突发事件尤其是重大的突发事件的关注度,已经不亚于专业媒体和商业网站。因此,今天和朋友们就重大事件舆情的处置作一个交流,希望能得到指教。

舆情处置是指对于网络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通过利用一些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的一种危机处理方法。

警事v言认为,舆情应对处置的基本程序应该有六个环节,分别是舆情监测、调查取证、及时发声、查处谣言、安抚救助、新闻发布。

舆情监测

对于突发事件的网上舆情监测,是做好后面每一步工作的前提。网络舆论从何时、何处开始发酵,信息来源、舆情热度、网民主要观点等,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进行走势预判,为下一步正确应对提供依据和参考。

舆情的监测大多由政府或媒体的专业机构负责,一些公司所出售的监测软件往往存在监测不完整、数据迟滞,因此,最好的方法还是系统自动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个别网站及所谓舆情监察室所兜售的舆情杂志,大多都为事后诸葛亮式的分析,而且还夹杂不少私货误导网民、以所谓的政务舆情影响力排行榜等方式要挟党政机关,没有什么实际指导意义,很多网民已经充分认识到其商业营销的本质。

舆情监测工作目前已经有不少自干五开始关注,以浙、苏、闽网军为主、墩墩智囊、千钧客、暴雨雷霆等一批网络意见领袖为代表的网民已经逐渐占据了网络舆情监测、研判的一席之地,而传统的商业网站舆情垄断地位已经被撼动。

调查取证

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必须以充分调查取证为前提。要么不说,说就必须是真实、客观、全面的。而取证工作则是需要相对专业的部门和人员开展,如火灾爆炸、重大交通事故、船只倾覆、毒气泄漏、重大刑事案件等导致群死群伤等事件中,专业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党委政府及时牵头组织如安监、消防、交通、公安、卫生等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开展及时调查取证工作。调查越精准,发言则更有说服力。另外,现场的图片、视频也要尽可能完整、全面。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固然能吸引一些网民关注,但一旦被网民指出其不完整甚至涉嫌刻意误导网民,将可能导致二次舆情暴发。执法记录仪、行车记录仪、室内及路面监控、路人手机拍摄等都是取证的主要对象。

去年的天津大爆炸事件,调查取证工作在后期的舆情处置中显示出其决定性的作用,一些包括cnn在内的国内外媒体以空气中充满有毒气体、方圆数公里内遭受污染等进行造谣滋事,在权威的证据面前不攻自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此事件处置之后,包括某省级媒体的官方微信公号被禁封一周,诸多公知大v帐号被关闭,一些知名商业网站被约谈,都是基本充分的调查取证之后才得以有力地实施,确保了网络舆情的平稳走势。

及时发声

应对突发事件引发的网上舆情,沉默、回避甚至是删帖是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的通病。近年来,较多的涉警负面舆情,不少地方党政机关基本上以沉默来应对不断升温的舆情,事实证明,这不仅无助于舆情的平息,而且在有记忆的互联网世界中,给自己贴上了一个阴暗的标签。

及时发声,既是相关部门对处置该起突发事件的信心,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及时发声并非说强求在第一时间将所有的调查情况有一个结论性的说明。事实上在应对舆情过程中,快表态,缓原因,后定性,是一个通用的原则。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可以通过数次滚动式的新闻发布来满足公众的知情需求。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要培养一批懂舆情、会发声、知进退的新闻发言人代表,通过包括新闻发布会、官方双微一端等平台进行适时信息公开和发布。通常还必须考虑到官方双微、认证身份帐号及有影响的社会网民身份帐号进行不同梯次的发声,最大限度挤压谣言空间,让真实真相在第一时间内公诸于众,引导网民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论。

在去年7月底柳州市柳城县爆炸案发生后,某房产大v第一时间以爆动了?进行诱导,一批无良媒体紧随其后企图搅浑一池清水。而当地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的直接指导下,迅速开展科学、权威的舆情引导处置,及时公布相关图片与视频,消除了民众的恐慌情绪,及时平息了负面舆情,堪称中国舆情引导中的经典范例。

查处谣??

每逢大事,必有大谣,这似乎成了中国互联网世界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律。谣言之所以存在,有很多深层次原因,有对点击率有迫切需要的小媒体,有对诱导公众、刻意挑拨社会矛盾的公知大v的利益使命,还有诸多盲目跟风、唯恐天下不乱的网民及媒记。翻一翻新浪微博,辟谣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包括微博官微、微信公众号上,很多省市县级网警帐号及自干五、网络义勇军等都已经成为辟谣的主力军。

造谣的动动嘴,辟谣的跑断腿。谣言之所以屡禁不绝、越辟越多,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造谣者违法成本太低。几乎很少看到造谣的媒记受到法律的惩处,因造谣被拘留的往往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帐号。二是造谣传谣成风,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家媒体的耸人听闻的报道,立刻有上百家媒体疯狂转发,甚至还要改掉标题,不求最惊耸,但求更刺激。三是一些网站平台的默许、纵容和包庇,是一些无良媒体和公知大v逍遥法外的重要原因。今年8月底,某地所谓管住民警走读的虚假新闻,经人某网、大某网等报道传播之后,几乎是一夜之间,全网热炒。而当事实真相出来后,所有造谣传谣者依旧相安无事。网传津巴布韦总统扣押奥运会代表团成员的谣言上网后,甚至某网自己造谣还自己辟谣,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一些主流媒体网站已经成为谣言的主要推手,这是一个严峻而令人担忧的现状。

安抚救助

关注舆情处置工作的人都知道,网上舆情与网下的实体处置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承的。突发事件往往带来的后果,就是受害者非死即伤,甚至家破人亡。面对此时此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及时予以安抚和救助。离开了这一基础工作,网上任何的操作都是空中楼阁,痴人妄语。

去年6月1日晚,从南京驶往重庆的东方之星客船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船上共搭载454人,12人生还,442人遇难。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性事件,相关部门在处置随之而来的舆情过程中,有亮点,也有不足。亮点就是在于对受害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救助方面比较到位,相关政府部门通过多方渠道开展了营救、安置家属及善后事宜,显示出较强的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而在网上舆情处置方面则稍显幼稚,甚至一开始连死伤人数都未能准确统计,这不能不说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处置的预案过于简陋,意识很不到位,措施无法落实。

反观今年杭州g20峰会,事实上确实造成了很多市民出行、消费及娱乐的不便,甚至因此滋生出不少谣言。面对这种情况,从中央到浙江,从网上到网下,正面引导工作就非常到位,甚至细化到对当地网民提出的细枝末节的问题都能一一解释到位,充分得到了市民的理解与支持,网上自然就很少有负面的解读之声,这与高层对舆情工作的精准把握和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

新闻发布

突发事件发生后,网民最直观的政府工作,就是新闻发布这个重要环节。新闻发布基本上都是发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进行,当然也有通过官方而非依靠传统媒体进行信息公开。此环节的重要意义在于,政府相关部门对舆情事件的表态、真相的披露及事件处置的结果。

新闻发布是一件极其慎重的工作,稍有懈怠,极有可能引发次生舆情。去年某地交警某分局草率处置辅警事件、某地辅警工作时间买水果遭投诉导致被辞退事件、某地凶犯杀人却被媒体联手洗白等众多事件中,凸显一些地方党政领导的舆情意识淡漠及懒政思维,任由舆情泛滥却处置乏力,甚至公布信息漏洞百出,授人以柄引发次生负面舆情。反观,考拉律师案件、常州外国语污染事件、中国维和警察被国内媒体抹黑、北京、辽宁、山东等地公安机关重拳打击造谣滋事等诸多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当事的主管部门及时发声、有力回击、及时澄清真相,有力引导舆情导向,这也彰显出突发事件后新闻发布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新闻发布可以是召开记者招待会,也可以选择官方媒体、信息发布平台、知名代表人物发言等诸多途径进行,形式并不拘泥,而有效的新闻发布,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扭转舆情的被动局面。而这一块,显然离不开本文中所提到的前五项工作准备。

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与处置,是一门学科,目前很多关注此项工作的网民都在不断地实践和摸索中。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真正重视此项工作,务必要做到三个不:不唯商业网站舆情分析是从,不唯领导长官意识是从,不唯功名所需是从。网络舆情关乎民意,关乎公信,关乎民心。只有认真研究,掌握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了解民意与舆情的区别,真实做到从事实中来,到舆情中去,掌握网民之所需,解决舆情之所求,实事求是,有错要承认,谣言就要打,还真相于天下,才能真正做好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

突发舆情应急预案篇7

中共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暂行)

为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处置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维护学院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对学院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与学院相关的重大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校园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及跟帖等网上紧急舆情信息。

三、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主管宣传工作的院领导

副组长:涉事单位(部门)分管院领导

成员: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信息技术中心、事件涉及单位负责人。

主要职责为:

1.组织相关单位(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新闻宣传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安排新闻发布事宜。

2.邀请、接待采访公共事件的媒体记者。

3.收集媒体报道信息,分析事态发展趋势,形成舆情报告,及时向学院及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四、工作原则

1.明确职责,快速反应。学院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由学院党委统一领导,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是学院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机构。公共事件发生后,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了解舆情、明确情况,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稳定师生情绪,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

2.统一口径,注重效果。舆情处置要准确把握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学院党委确定的统一口径,确保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相关信息发布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跟进,即把学院已经做过的、正在做的、将要做的措施和办法向公众表达清楚,彰显诚意,力争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突发事件舆论的良性发展。

3.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公共事件发生时,同时启动现场处置和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和现场处置工作保持紧密联系。在发布信息时,注重报道学院积极采取的行动,及时通报事件处置的进展。

五、预警信息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可控性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个级别。

1.重大突发事件(i级)

指对学院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和影响的,对学院工作或某一领域工作和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受境内外媒体和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省、市相关主管部门协调、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相关部门和力量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外主要传统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报道,并进行论坛讨论;

(2)境内知名商业网站报道,并有网民在网上留言;

(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进行讨论并形成热点;

(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出现大量传播和评论。

2.较大突发事件(ii级)

指对学院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和影响的,对学院工作或某一方面工作和稳定造成影响的,或可能在小范围内引起公众不满情绪的,受境内少数媒体和各大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少数新闻网站报道;

(2)境内少数商业网站报道;

(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有相对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有少量传播和评论。

3.一般突发事件(iii级)

指小范围内对学院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般危害和影响的,受极少数媒体和网站关注,尚未形成有规模的网上讨论,但继续发展很有可能对学院带来不良影响的突发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极少数新闻媒体和商业网站报道;

(2)境内少数论坛有相关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3)主要在本地论坛引发关注的负面舆情。

六、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

在发生引起媒体关注的突发事件时,要迅速启动本预案,将相关的舆情监测和舆情处置工作纳入分析研究、决策发布范畴,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主动沟通、冷静应对,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1.分级响应

i级应急响应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及时听取省、市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相关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级应急响应

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i级应急响应

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按照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做出的指示,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2.应急处置

(1)预案启动

发生突发事件后,涉事单位(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向学院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较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3小时内报告;一般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报告)。报告内容:舆情的基本内容、首发时间、首发媒体、网站链接、传播情况、舆情的真实情况、背景材料、其他辅助材料等;如涉重大突发事件舆情需连续报送舆情,内容还要包括研判发展趋势、提出应对措施以及意见、建议等。

学院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对预案,根据舆情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对重大舆情,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召开舆情研判会,听取涉事单位(部门)的情况汇报,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具体指导舆情处置,并同步将舆情情况上报至省、市相关主管部门。

(2)事件处理

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涉事单位(部门)报送的书面材料和具体情况汇报,全面准确掌握事件真实情况。领导小组要快速决定处理意见,果断采取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尽可能减少危害和影响,避免负面舆情进一步传播。

(3)发布权威信息

经过现场处置后,要综合评估研判舆情发展趋势情况,相关部门通过学院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等方式作正面回复,通稿内容要客观反映事件基本情况、采取措施等,文字要严谨、无歧义。

(4)舆情跟踪

应急处置过程中,如在本地网站、论坛发现不实信息、有害贴文等,须立即协调省、市相关主管部门通过管理途径迅速协调删除、断开链接、撤除专题,同时保存相关证据,确定责任人员。

舆情监控人员须将突发事件设置为关键词纳入监控系统,实施重点监控,密切关注网上有关的新闻、帖文、博客、微博等的动态,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贴后,要及时加以引导。如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再跟进回复。在舆情跟踪过程中,一旦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立即上报领导小组,以便领导小组能随时掌握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方案,有效处置网上舆情。从而实现对网上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5)组织舆情引导

统一调度学院网络宣传员,分工负责重点网站、论坛,组织专门队伍,运用网络语言,按照统一口径发贴、跟贴,让正面声音主导网上舆论。需作辟谣的,立即用事实澄清,压缩谣言传播空间。舆论引导过程中,防止关联炒作和延伸报道,形成新的舆论热点。

(6)加强新闻宣传与管理

学院有关单位(部门)要在事件发生后服从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未经学院同意,任何单位、人员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内容的采访;对于已授权媒体记者的采访、拍摄应给予积极配合。

遇到重大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学院相关部门要及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具体情况。(上报材料应包括媒体报道材料、学院对相关问题的情况说明、学院对外答复口径、学院拟采取的应对措施、争取上级领导机关支持的具体事项、学院联系人等内容)。

(7)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集中处置一段时间后,待事件平息,舆情平稳,经综合研判,积极协调将有关信息淡化处理,尽快冷却话题,直至负面舆情消失,宣布结束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公共事件相关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事件处置后,及时总结经验,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对有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及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行为,或擅自发布、编造虚假信息,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将按照学院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由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中共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药店防控应急预案5篇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模板8篇

电力应急预案范文5篇

市核应急预案优秀5篇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文5篇

防汛应急预案方案模板8篇

市核应急预案参考5篇

防校园伤害应急预案6篇

村防震减灾应急预案8篇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模板优质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620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