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选题网 >工作计划

人教版三上数学教案8篇

个性化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在教案中需要反映出来,在教案中,教师通常规划了课堂活动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录取选题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三上数学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上数学教案8篇

人教版三上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角,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实践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

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

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突破重难点。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红领巾,一本童话书和一个五角星,(闪现这些图形的一个角),抽象出角: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上面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 实物操作,探究新知

(一) 找角

1、 学生找身边,周围和生活中的角(分小组找,指名回答)

2、 师小结:(叉开手指,让学生观察,这是角吗?又弯曲肘关节,这又是角吗?)可见,我们的身体,身边,周围角处处可见。

(二) 折角

1、 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折出一个角(以小组折,组内学生互相帮助,老师个别指导)

2、 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折出的角(同时老师示范:先摸角的顶点,再摸角的两条边)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得出:有一个尖尖的地方,有点刺手,两边平平的,直直的,

(三) 认识角

1、 抽象出角的概念

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折出的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课件显示:角的顶点,让学生说出还有两条直线。

得出:角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角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师展示角,让学生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三、 比较角的大小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考考你的眼力!出示课件:谁能判断出这两个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说说为什么?

课件演示:把角重合,让学生探究比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2、 课件演示:增加角的两边长度,让学生判断角的大小是否改变?

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 比较刚才折出的角,同桌合作,看谁折的角大,谁折的角小。

四、 规范角的画法

师边说边示范:用直尺画出一个角,具体画法:

1、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任意方向画一条线。

2、 再从这个点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线。

3、 两条线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五、课堂小结:

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有关资料,了解角的有关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人教版三上数学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米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沿学校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理

(二)教学策略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交流导入,引出千米

(一)交流信息

提问: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沿学校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

(二)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温州到杭州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出千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00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小卖部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从学校门口出发一直向西至蟠凤路口。

方案二:从学校门口出发向西经一幼门口,再向北至经梧田高中。

方案三: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温州中学门口。

……

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一)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理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二)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指路标志)瓯海实验小学距温州世纪广场约7000米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000米=7千米)

2,(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板书:9千米=9000米)

3,(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4,(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5,(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

6,(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三)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应用练习

1,孙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二)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过课前活动,即为学生课中研究1000米,认识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维的现实背景基础,又解决了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制约而不便操作的实践体悟问题,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间观念的构建过程中,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

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交流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有关千米的应用知识,拓展了数学知识视野,而且在实际中进行换算,丰富了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感受了"千米"的数学和生活价值。

课后延伸探索,拓展"千米"价值,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估计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真不错,想出那么多好办法来描述1千米的距离。现在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呢

生1:从学校门口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家住在梧田街54号,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钟,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还要远。

师:恩,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从学校门口经梧田街再直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还不到1000米,大约800米左右。

人教版三上数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四、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五、课前活动:

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1)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2)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3)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4、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

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

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万丰商厦到丹凤银楼、方塔商场、新华书店、华联、商业大楼再过十字路口到娱乐中心,约1千米。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方塔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万丰商厦一一丹凤银楼一一方塔商场—一新华书店一一华联一一商业大楼一一十字路口——娱乐中心

小结:1千米=1000米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常熟到苏州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汽车每小时行40米。

(2)电线杆高6千米。

(3)小李身高135厘米。

(4)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5)教室黑板长3分米。

(6)一支铅笔长2千米。

2、72页3、4。

3、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千米)

(2)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3)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___(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要求:

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

2、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图略)

总评:

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教材内容单一、简要,增加了教学难度。徐老师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联系乡土实际,教书育人。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关系融洽。

人教版三上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人教版三上数学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1.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

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人教版三上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6—57页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角和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角的概念。

教具准备:

三角板、钟面、活动角、圆形纸、长方形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教师拿出三角板、钟面等向学生指出哪里是它的角。

2. 请学生指出身边的有哪些事物表面有角。

3. 根据学生说出的错误的例子或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导入本课课题(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 讲授新课

(1) 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1. 让学生拿出一张纸,让学生跟着教师拿纸对折再对折后提问:“出现了

一个什么啊?” 让学生用手触摸一下角。

2.提问学生如果再把纸对折一下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再让学生想

办法把角再变小一点。

3.让学生拿出活动角。

①让学生操作看能不能把这个角变大变小。

②让学生角手触摸角的各部分,并说一说你摸到了什么。

③问学生角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什么?而这尖尖的,有点

刺手的地方又叫做角的什么呢?让学生在书本56页找答案。

4.提问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后让学生拿着活动角小组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5.让学生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6.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二条边。

7.做一做:

①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让学生说明原因。

②说说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二)掌握画角的方法

1. 让学生观察教师所画的角,后提问学生你会角什么方法进行画角。

2. 让学生自学书本57页的内容后让学生说出画角方法。

3. 学生自己根据方法画。

(三)小结,质疑

1. 提问学生学会了什么?

2. 给时间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解决学生在课前所出现的问题。

2. 给学生来一个“看谁是最勇敢、最聪明小孩”的比赛。规则: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学生就到课室的周围找角,然后角练习本把你所找到的角记下来,当音乐停的时候就马上回到座位,看谁找到的角最多就叫出来指给其它的同学看。

3. 比较一下下面两个角哪一个角大,哪个角小?角三角板比比看。

4.操作题:先让学生观察老师发给同学们的那张长方形纸有几个角?然

后随意在上面剪下一刀,看还剩下几个角?

5.发展题

数数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四)小结

尽量多的提问学生本堂课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出本堂课有什么样的感想。

人教版三上数学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京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有了这些已有知识和感性经验作基础,本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些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环节,力求让学生在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说中学习知识,发展抽象思维。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会用尺子画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深化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角,会画角。

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学准备:大小不等的圆纸片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角

1、同学们,这是什么?(三角板)你知道为什么叫它三角板呢?(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个角)

2、谁能指一指它的三个角在哪?(生指三角板上角的顶点)

师:我把你指的这个地方画在黑板上(师画一圆点)

大家觉得这是不是一个角呢?(不是,这是一个点)

3、 “角”是什么样子的?谁再来指一指,描一描。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物品导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知识的冲突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角。)

(二)实物抽象,初识角

1、从自己周围找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体上有没有角?下面大家从周围的物体中来找找角,比比看谁找得最多最准确。

(学生“找角”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同学们发现哪些物体上有角呢?谁能给大家指一指。

(生比划从周围物体上找到的角)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请看:(出示:钟表、相框、红领巾)

你能在这些物品中找到角吗?(生指,课件抽象出角)

3、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生观察,师介绍角的顶点和边)板书:顶点和边在数学上我们用弧线标出角,并给它起个名字(标1),这个角就可以读作角1,记作:∠1

4、刚才你找到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呢?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5、判断角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角,也找到许多的角,请大家看这些图形是不是角呢?(按点一:判断)(指名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找角”的活动初步认识角,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角,引导学生观察找共同点,从而了解角的构成,并会读角和记角。另外再以一组判断题来检验学生初识角的成果,并加深对角的构成的认识。)

人教版三上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师: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设计意图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教版九上数学教案最新5篇

人教版第四单元数学教案6篇

小学音乐人教版教案7篇

小学人教版四上数学教案推荐6篇

小学人教版四上数学教案优质6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教案6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圆教案5篇

小学人教版四上数学教案参考6篇

人教版九上教案优质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957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