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选题网 >工作计划

红孩子教案优秀教案7篇

教案可以包括教育标准和课程框架的参考,以确保教学与教育政策一致,教案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下面是录取选题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孩子教案优秀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孩子教案优秀教案7篇

红孩子教案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人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理解亲子之间的“爱的冲突”

2、教学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园”中的“八重奏:亲子之间”活动,展示在亲子之间的各种表现,体会父母的关爱,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通过“探究园”中的“节日的礼物”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要爱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和其他长辈。

教学重点

体验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

理解“爱的冲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问导入)

老师:是谁赋予我们生命,是谁把我们抚养至今,是谁每天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是谁将我们成堆的衣服清洗干净,是谁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又是谁在我们每晚挑灯夜读时陪在我们身边?

学生异口同声:父母

活动一:爱的清单

思考1:父母除了赋予我们生命外,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还为我们做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①教我们说话走路②为我们生活奔波忙碌,提供物质保障③为我们学习操心④教我们怎样做人┄┄

思考2:将“爱的清单”另一半完成,回忆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们,帮父母干家务等

老师: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故事)一、《天亮了》的创作背景二、唐山的地震中以对父母为救自己的儿子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三、《青春的童话中》莫南和妈妈的故事

父母对我们的爱河我们对父母的爱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那将是不平衡的,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而我们为父母做的又太少太少我们要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

活动二:观看书本“探究园”中的“八重奏”,哪些表现了亲子之间的“相互关爱”,哪些表现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的冲突”

老师:小时候,我们无论是衣食还是精神上都完全依赖父母,那时候感觉父母就是自己的天和地。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开始与父母之间有了间隙,与父母争吵的次数越来越

多,有时我们会抱怨:父母变了,他们变得好罗嗦,再不像以前那么通情达理,爱我疼我了。

我们与父母之间出现了“冲突”。

思考:既然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如此血脉相连,又为什么会出现“爱的冲突”呢?双方要怎么样才能化解“爱的冲突”?

学生选择最有感触的事情,讨论怎样化解冲突。

典型冲突:父母偷听孩子的电话或偷看孩子的日记

学生讨论: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有什么感觉,进而会有什么行为?

学生发言:我会很生气,因为父母侵犯了我的隐私权,是对我的不信任和不尊重,我可能会跟他吵起来。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这样的“爱的冲突”就出现了,如果我们以为地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冲突就可能会升级,最终会伤害到父母的泥,那么如果我们来换位思考,你来站在父母的立场上体会一下父母的用心,看看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是父母,当你面对因为被偷听电话或者被偷看日记在一旁生气的孩子,你准备说些什么来表明你行为的用意或者此刻的心情呢?

活动三:设计发言——孩子,我想对你说

学生可能设计的发言:孩子,父母偷听你电话是想知道现在你都在和什么人来往,身边是不是有对你有帮助的朋友;父母偷看你日记,是想了解你最近的想法,想知道你遇到了哪些困难,父母只是希望能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你,能够了解你的想法,真正成为你的朋友,希望你平安幸福的长大。

老师小结:尽管有时父母会做出一些让我们很不开心的事情,会使我们和父母发生争吵冲突,但我们知道我们最需要的还是父母的理解最关心最疼爱我们的也还是父母,父母给与我们的只有爱。也许有时候会因为其方式的不恰当回小小的伤害到我们年少的自尊,进而演化为冲突,但不管怎样,这都是“爱的冲突”他以为爱而产生,只要我们和父母互相理解学会体谅,那么这些“冲突”也必将在爱中化解。

活动四:节日的礼物

活动导言:父母赋予我们这么多,我们又将用什么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呢?让我们在一个特别的日子为父母献上一份特殊的爱的礼物,并谈谈你的礼物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对自己的父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的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他们说,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把这些话记录下来,作为给父母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你可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也可以为自己的某一次任性胡闹向父母道歉,还可以向父母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大家能写出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把最暖人的话送给自己最亲的人——父母。

板书设计:

我和父母

一、相互关爱

二、爱的冲突

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红孩子教案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过程:

一、抓住字眼谈话导入。

导入新课:

师板书“爱”字,提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些什么?指名回答(爸爸妈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友爱、爱劳动、爱祖国??)教师小结:在这么多的爱中,有一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妈妈的爱。今天,让我们走进爱的话题,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妈妈的爱》,补充板书,并齐读课题。

(评价:学生在导入时融情入境,谈到爱的话题,无人不感到心里温暖。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课文培养情感

(一)初步感知激发情感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激发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书中从哪几件事描写了妈妈的爱。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划出课文中的生字,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识字。

(评价: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得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字、认字,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

(二)检查学情及时反馈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带读。

2.自由读全文,分小组讨论:课文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

5.指名说一说,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

清凉的风滴落的泪遮雨的伞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再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写的是什么事把妈妈的爱比作清凉的风、滴落的泪、遮雨的伞、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

(二)你们从小长这么大,你觉得那件事使你亲身感受到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学生选哪一节,就从哪一节开始学,重点指导读好一节。

指名读,学生评读。再自读自悟后四人小组讨论:读了这一节还有没有不懂的词、句。指名回答后再讨论:每一句诗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感(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试着体会读,再指名读,评一评。

(评价:通过朗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懂得妈妈的爱是无私的。)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清凉的风)

(2)提问:妈妈拿着扇子,汗水怎么会湿透了她的衣裳?(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是妈妈坐在床边为孩子扇扇子,尽管天气炎热,她不顾自己,一心想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

理解“湿透”、“衣衫”的意思。

(3)告诉学生: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这是孩子亲身感受到的清凉的风就是妈妈的爱。

读时让学生体会出享受妈妈的爱的这种幸福温馨的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采取以上学习方式,读好另外几节。

(1)指名读。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指的是滴落的泪)

(3)理解“遮雨”“很烫”“额头”的意思。

(4)要求学生读出一定的语气,感受妈妈的爱是那样真挚。读第三节的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些,教师范读。

男生读第二节,女生读第三节。

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夏天妈妈给我扇风,雨天妈妈为我遮伞,生病了,妈妈为我着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师问:你能再说说生活中妈妈对你的爱吗?(四人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体会妈妈的爱在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学习第四节略。

4.学习第五小节。

(1)小组讨论学习:体会妈妈教育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我们要从小爱我们的祖国。

(2)小组间进行朗读比赛

(三)出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妈妈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教师小结板书:爱妈妈

三、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里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当我们做错事了,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妈妈的爱更是亲切的教诲。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熏陶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并利用写小诗、写亲情日记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五、齐唱歌曲表达情感

(播放歌碟)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六、作业

1.写一篇亲情日记,思考:怎样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2.利用这次教育机会,召开家长亲情会,并请孩子在家长会上把自己写的小诗读给妈妈听。

红孩子教案优秀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

2、

3、让学生感受爸爸妈妈无私的爱。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爱爸爸妈妈。学会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活动形式:

游戏唱歌情景表演朗诵绘画等

活动准备:

1、

2、 ppt课件。(包括歌曲、文字)彩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课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好不好?(选老鹰、鸡妈妈、小鸡们)

2、学生快乐游戏。

3、师:鸡妈妈为什么要张开翅膀?鸡妈妈就不怕被老鹰吃掉吗?

4、小结:鸡妈妈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啊!你们的爸爸妈妈更爱你们呀!你们爱爸爸妈妈吗?(爱)大声说你的爱:(出示课题)我爱爸爸妈妈。

二、感受爸爸妈妈的爱

1、听歌《我有一个家》。正像歌里唱的那样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妈妈是怎样疼爱你的呢?(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2、妈妈多么关心你,妈妈多么爱你呀!世上谁最好啊?我们一齐来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3、世上不仅只有妈妈好,爸爸也好!谁想说一说爸爸是怎样爱你的?(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爸爸打你,就是不爱你吗?

4、当你犯了错时,爸爸可能会打你骂你,爸爸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让我们来听一首歌《好爸爸坏爸爸》

5、妈妈爱你,爸爸爱你,你幸福地成长。一起高兴的读:“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课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之间飞来飞去。”

三、用实际行动爱爸爸妈妈

1、爸爸妈妈爱你,你又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呢?(情景剧表演)星期天,妈妈正在洗衣服,晴晴走过来说:“妈妈,你累吗?我给你捶捶背吧。”

2、晴晴做的对吗?

引导学生说爱爸爸爱妈妈的事,师及时点拨点评总结。

四、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1、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做法,希望大家能说到做到,去爱你的爸爸妈妈。为了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我们一起朗诵诗歌《献给爸爸妈妈的歌》。

2、课前,老师发给你一张彩纸。你可以折爱心、折千纸鹤、画一幅画、写几句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

五、总结

爸爸妈妈为了你们快乐成长甘愿辛苦地工作,为了你们健康成长时刻把你放在心上。回到家里,大声地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爱你”。

从今天起,为了表达你们对爸爸妈妈的爱,每天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以表达你们对他们的一片爱心。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红孩子教案优秀教案篇4

活动准备:

1、照片,父母的简单情况,家庭生活中的2--3件。

2、音乐,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声音由弱到强。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2、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脑海中出现了那些情景?

3、谁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情感体验

小朋友们,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唱出了我们拥有母亲的爱是多么的幸福,失去母爱是多么的凄凉,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他们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走进心灵深处去寻找我们的爸爸妈妈。

1、心理游戏

(1)准备活动:使身体轻松,最后达到轻松自然的状态。身体坐直,靠近椅子背,坐稳,然后做三次深呼吸,再从头、颈、肩、胸慢慢放松,这是可以提醒幼儿可以趴在桌子上,火靠、躺在椅子上,宗旨、做呢样放松怎样舒服就可以怎样,继续腰部放松,腿、脚放松,提示:啊!好轻松啊!好舒服!真想睡一觉,可以轻轻的闭上眼睛。

(2)活动开始(心理暗示)

现在,脑子里空空的,大大的,白白的,亮亮的,或者是黑黑的,什么都没有,静静的停一分钟。(很轻的婴儿听哭声想起)那一天,随着听哭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原来,那就是我,看,那眉毛、那眼睛、那小嘴、小手、小脚丫,浑身上下……。我躺在妈妈身边……。妈妈看着我…慢慢的…,我会说话了,会走路了,会吃饭了,会穿好衣服了。

那天,妈妈没送你上幼儿园,你一天一天长大了,那天,下雨了…。.妈妈来接你,那天,你得奖了……(停顿一会,给幼儿充分的想象时间)。好请小朋友们睁开眼睛看一看,站在你面前的是谁?

游戏结束后,幼儿慢慢回到现实情境中。

2、请小朋友说说你在游戏中看到了什么?现在心里有什么感受?

3、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把无私的爱给了我们,许多小朋友都想讲一讲,(找几个人)

4、在将父母事情时,你又是什么感受?

5、听别人将父母的事情是你又是什么感受?

三、激发情感

1、每一位父母都是伟大的、无私的,他们用心呵护着自己的儿女,愿意为儿女付出一切,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艰苦,他们都能克服困难,幸福的生活着,快乐的工作着,你愿意介绍一下你的父母吗?

2、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父母(不指明自愿上台)

你认为你的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怎样?

四、暗示导行

1、如果你的父母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2、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吗?你是怎么爱他们的?

3、你现在心理是一种什么感受?

4、爱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享受,我们付出爱的同时,享受着一种幸福和快乐,享受着生活,享受着人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吗,,让我们一起去回报我们伟大的父母。

师幼一起做手语操--------感恩的心。

红孩子教案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积累词汇。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练习朗读和默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爱让世界充满温暖,爱如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因为有了爱,才使贫穷的人对生活充满向往,使犯错误的人有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使那些残疾人心里充满阳光,爱在生活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作家金波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童话般的爱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去感受爱的神奇力量吧!

2、整体感知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放声朗读、默读等)通读课文,读完后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对于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词典,也可以求助同学,还可以求助老师。)

⑵快速跳读课文,找出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关键语句,并说说是什么使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变化。

3、主题探究

关于课文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下面两种说法,你能同意吗?你还有别的看法吗?简要说说理由。

①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②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采取小组讨论式。教师先进行方法指导: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适时启发。最后师生共同整理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

⑴生活中,爱无处不在。你在生活中接受过别人的真诚帮助吗?在生活中你有过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经历吗?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经历。

⑵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也许对爱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把对爱的感悟写下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学生写完后在班上交流。)

5、朗读训练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除了以情感人外,还具有美的意境和美的语言。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去感受文章那美的意境和美的语言。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要读出语气、节奏、情感。

(先各自练读,再分好角色朗读: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萤火虫”的话。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最后,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

6、小结

这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更重要的是,这篇美丽的童话让我们体会到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纯真的爱。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结束新课。)

7、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的叠词,可带着句子抄写,然后反复诵读,作为语言材料的积累。

红孩子教案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2、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二、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

2、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3、区分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目标

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

2、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2、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举例分析说明。

2、父母对自己世界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请看多媒体画面或张贴画:画面①,儿童跌倒,妈妈急忙扶起,呵护,询问。画面②,父亲指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行事。

询问:画面①②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可能的回答:爱护、关心、体贴、教育……

教师引导:本质是爱。

2、询问:能否列举若干父母爱自己的例子?

生举例二至三个即可。

教师引导:上述都是具体可感的事例,那么,在理论上、哲学上,到底应该如何论述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艾·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

二、解题并介绍文章涉及的文化常识(知识目标)

1、多媒体或者幻灯片展示

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德国,1934年流亡美国。他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撰写了大量著作,主要有《爱的艺术》《基督教义的发展》《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让人占优势》《为自己的人》等。他论述最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等。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梦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则》等。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著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等。

荣格(1875—1961)瑞士精神病学家,著有《无意识过程心理学》等。

2、本文节选自《爱的艺术》一书。《爱的艺术》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各种形式的爱—母爱、兄弟之间的爱等等—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备、尊重和了解。母爱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等等。

本文标题中的“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前面的“父母与孩子”则限定了所写内容的范围。文章主要论述了父母之爱的条件性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

三、学生速读全文,提出问题(知识及能力目标)

1、划出生字词或者重要词语,自查字典解决,扫请文字障碍。

2、根据文章内容,将全篇划分为三大部分,并总结大意。

(三分钟后)

1、让两位同学起来说出所找词语以及解决的结果,根据情况,教师明确如下:

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同情和帮助。

休戚相关:欢乐和忧愁一起分享,有利和不利的遭遇一起经历。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有岔出了新的问题。

归根结蒂:归结在根本上。

惶恐:惊慌害怕。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2、让两位同学起来说出文章结构划分情况,教师指导明确,并在黑板上形成提纲:(利用多媒体展示)

(一、二、三为大的层次标志,1、2、3为自然段标志)

一(1、2、3):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二(4、5、6、7):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

三(8、9):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回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达到综合,成为自己的父母。

四(10):总结全文。

(注意过度段和过度句)

由此看出,本文的思路是:

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即人的成长成熟过程,层层深入,阐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极其发展变化的。孩子从以母亲为中心转到以父亲为中心,然后最终与他们分离,并在自己心中同时拥有父母两个世界,从而达到奠定灵魂健康和成熟的基础。

四、跳读课文,筛选信息,找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知识目标)

(两分钟后,让一位学生发言,教师指导明确,形成提纲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

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本质上:

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是祝福,是和平。

父爱是有条件的,它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象。

人生关系上:

母亲代表自然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作用上: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信心。

2、母爱和父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母爱:

积极面: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

积极面: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五、同学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觉有的句子比较长,或者句法顺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理解上有些困难。主要因为这是译文,必须符合原文的风格。请找出该类句子,准确理解其含义,并试着用现代汉语的方式换一种说法。(能力目标)

(学生寻找并讨论两三分钟后,找几个学生说出所找的句子极其理解。教师取其交集,举例明确如下。)

1、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分析:用假设的语气表达婴儿出生时的。情况,这种虚拟语气表现了作者使用语言的严谨性,语句用“仁慈”修饰“命运”,为后文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关爱作铺垫,形象地表现出母爱的特点。

自我说法:有母亲保护婴儿,他才不会感到离开母体的恐惧。如果不这样,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2、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相互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分析:形象地描述了孩子与人最初的交往,排比的句式概括了婴儿成长中的特点。通过这种描述得出一种结论和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然后用“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一句引出对母爱特点的描述“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最终得出结论:母爱是无条件的。

自我说法:他被人爱,因为他是母亲的孩子。所以,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

3、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的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分析:用虚拟语气提出自己的问题,靠努力得来的爱不是永恒的,用对比写出人们渴望母爱的最大原因,同时这种议论也引出了下文对父爱的论证。“被人需要而已”一句更能对比出母爱的伟大来。

自我说法: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因为可能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因为这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而是使对方快乐,被人需要而已。

4、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

分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孩子接受父母影响的实质和内容,说明孩子是如何发展母亲的良知,而又发展父亲的良知的。

自我说法: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认为,人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我认为,人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

六、根据以上句子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父亲母亲这两个世界带给你哪些影响,你是怎样不自觉地同时拥有这两个世界的。(能力情感目标)

(思考讨论两分钟,学生起来发表看法,老师适当引申,培养学生爱心,增加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提示性明确:

1、人生下来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母亲一直不辞劳苦,无条件的抚养和关爱孩子。(让学生举例)

2、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后,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让学生举例)

3、一个成熟的人既发展了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父亲的良知,最后达到综合。(让学生举例)

七、除了父亲母亲,还有哪些人关爱过我们,让我们感动不已呢?请讲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情。(能力情感目标)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爱心的表现,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八、作业(能力情感目标)

写一个父母或者他人对自己具有爱心的小故事。要求写真人真事,有真情实感。

(目的,培养感受爱心的能力。)

红孩子教案优秀教案篇7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先预习一下课文,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大家马上就会想到父母之爱。从小到大,我们感受到的或听说过有关父爱和母爱的描述应该是数不胜数,如果要问对父母之爱的感受,恐怕每个人都可以象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滔滔不绝说上三天三夜。但老师现在要求只用一个或两个词来形容(或概括)父爱和母爱的特点。

在同学们的心中父母之爱是——伟大、无私、含蓄的,那么在弗洛姆的笔下父母之爱是怎么样的呢?

(幻灯片)

母爱的特点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的特点: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如果说我们刚刚对父爱和母爱的感受是处在感性的,较浅的层面的话,那么弗洛姆则是用理性的眼光给我们概括了父爱和母爱的特点。不过,弗洛姆仅仅是想告诉我们父爱和母爱的性质特点吗?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

题目包括“父爱、母爱、孩子的爱”三者的爱,那么在文章中“孩子的爱”是怎样的?

(幻灯片)

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刚出生阶段无爱的意识

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

成熟时期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成熟的爱。

(幻灯片)

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可见,爱不是与生俱来的!

很明显,在10岁之前,孩子还没有主动去爱的意识,如果说他爱自己的父母,那也只是因为像弗洛姆书本上说的“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父母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悦感就马上消失,大哭大闹。自己的快乐完全建立在别人能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再看看,生活中的孩子在父母或奶奶爷爷之间,有谁在一段时间内经常满足他的要求,在那一段时间内他就会跟那个人比较好。是不是?这就是弗洛姆说的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说得是太好了!

那么我想,我们在坐的各位,有没有那个是10岁以下的?8岁以下的?刚出生的?就更没有了!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中间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人:他像10岁以下的孩子一样,因为被人爱,才去爱;因为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甚至是连自己正在被爱的感觉都没有,对别人的爱无动于衷,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可见,爱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爱是一种能力。

(幻灯片)

?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它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可是我们生活中面对已经超过10岁的这样的人的时候,经常听见这样的话:还是孩子,等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就会爱了。想当然的认为,“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不大赞同这样的话,正如巴拉塞尔士说的:

(幻灯片)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巴拉塞尔士(1493-1541),德国医学家,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

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我们爱的能力,

(幻灯片)

弗洛姆《爱的艺术》前??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同学们现在是少年了,如果像弗洛姆说的应该是“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的阶段了,我们来想想怎样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训练自己对父母的爱?

爱是交流的。孩子领受着父母的爱,也想着应该怎么回报父母。只有当你有爱父母、爱他人的能力时,当你的心理年龄与你的生理年龄一致时,才可以说你时一个灵魂健康和成熟的人。所以这堂课老师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陪孩子成长读后感7篇

高中孩子家长教育心得体会7篇

帮孩子改名申请书7篇

父母和孩子沟通的作文7篇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7篇

孩子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7篇

小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7篇

我是个好孩子的作文7篇

论对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精选7篇

论对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推荐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904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