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选题网 >工作计划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

教案通常包括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以便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成果,教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水平和年龄组制定,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以下是录取选题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5篇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够按要求对给定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分类讨论观点和分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给定的数字将被填入它所属的集合中

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

一、形势归纳

小学我们学了整数和分数,上节课我们学了正数和负数。谁能快速提出以下问题?

1.有以下数字:15,9,-5,2/15,8,0.1,-5.22,-80,0,123,2.33

(1)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组:正整数集{}和负整数集{}。你填完了吗?

(2)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个集合:整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填完了吗?

称整数和分数为有理数。(指点题,板书)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根据课本寻找自学的机会

提纲中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并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为展示归纳作准备。

附:自学提纲:

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数,

2.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分数

3.____ 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4.在1、2、3、0、-1、-2、-3、1/2、0.1、-0.5、2中,整数: 、分数:;正整数:、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三、展示归纳

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题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教师根据每个题目的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3、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段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

四、变式练习

逐题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并完善,最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整数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分数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有理数按符号不同可分为正有理数,_______和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有理数包括有整数和分数.

(2)0.3不是有理数.

(3)0不是有理数.

(4)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5)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3.所有的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依次类推有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等,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中(大括号内,将各数用逗号分开):

杨桂花: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是最小的正整数

b.0是最小的有理数

c.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2)零是整数,但不是自然数(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4)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5)一个有理数,它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必做题:课本14页:1、9题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下面两组练习,请同学们选择一组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

二、探究新知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

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

3、归纳、总结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三、新知应用

1、例题

用两种方法计算(+-)12

2、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1)(-7)(-)2)915.

四、课堂小结

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五、作业布置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及对一个有理数进行分类判别;

2、在数的分类中,应加强对负数的理解及对零在数分类中的特殊意义的理解。

重点:

在引进负数后,能对已有的各种数进行概括,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及有理数的两种不同分类的重要意义。

难点:

在对有理数的认识上,应加强对负数及零的重视,明确两者在有理数集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通过上节课对“负数“概念的引入,通过对数范围的补充及扩大,进一步引入了有理数的概念,并对扩大后的数的范围进行重新分类。

二、新课拆析:

1、引例:

(1)请学生说出负数的特征,并指出实例说明。

(2)以第(1)题中,学生所回答的数进一步分析,不同数的不同特点。

2、通过对“负数”的引入,从我们所接触的数可发现有这样几类:

正整数:如1,2,34,…

零:0

负整数:如-1,-3,-5,…

正分数:如…

负分数:如-0.3,…

由此我们有:

概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然后根据我们的概括,我们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如下的分类

分类一:分类二: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零正有理数正分数

有理数负整数有理数零

分数正分数负有理数负整数

负分数负分数

3、有关集合的简单知识:

概括: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为数集;

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

所有的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

例: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值的圈里:

-18,3.1416,0,20xx,-0.142857,95%

正整数负整数

整数集有理数集

三、巩固训练:

p20,练习:1,2,3

四、知识小结:

从有理数的分类入手,就着重于各类数的特点,特别是正,负及零的处理。

五、作业:

p20-21习题2.1:2,3,4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在了解乘法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②会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③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4天后,甲、乙水库各自水位的总变化量是多少?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的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的下降。那么,4天后,甲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4=12㎝

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3)4=-12㎝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二)学生探索新知,归纳法则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活动,进行乘法法则的探索

设蜗牛现在的位置为点o,若它一直都是沿直线爬行,而且每分钟爬行2cm,问:

(1)向右爬行,3分钟后的位置?

(2)向左爬行,3分钟后的位置?

(3)向右爬行,3分钟前的位置?

(4)向左爬行,3分钟前的位置?

(学生思考后回答)要确定蜗牛的位置需要知道:距离和方向。

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的时间前为负,现在的时间后为正。

(1)情形一: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右边6㎝处。式子表示为:

(+2)(+3)=+6

数轴表示如右:

(2)情形二: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左边6㎝处。式子表示为:(-2)3=-6

数轴表示如右:

(3)情形三: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左边6㎝处。式子表示为:(+2)(-3)=-6

数轴表示如右

(4)情形四: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右边6㎝处。式子表示为:(-2)(-3)=+6

数轴表示如右:

仔细观察上面得到的四个式子:

(1)(+2)(+3)=+6

(2)(-2)3=-6

(3)(+2)(-3)=-6

(4)(-2)(-3)=+6

根据你对乘法的思考,你得到什么规律?

(三)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b.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四)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五)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例1.计算:(1)(-5)(2)(-7)(3)(-3)(4)(-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例2.见课本p30页

(六)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计算(口答):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四、课题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如何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当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为零。

五、作业布置

课本p30页练习1,2,3.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篇5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会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从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异号两数相减。难点:异号两数相减。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吗?

3.10比3大多少?10比-3大多少?-10比3大多少?如何计算?

4.3-10有意义吗?它应当等于多少?

注:问2是要向学生强调,两数的和不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一个数加一个非零的有理数,其和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问3是向学生说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多少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要用减法运算。问2和问3都是为了引入新课而设计的。

Ⅱ.新课讲解:

1.由问2、问3讲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在正有理数范围内3-10是没有意义的,因为3比10小,问3比10大多少,问题的本身就有问题,但引入负数就不同了。如果你有3元钱向售货员买了10元的物品,如果售货员让你先把物品拿走,那么你将欠售货员7元。这件事实如用算式表达,即3-10=-7。

由实际运算的例子归纳有理微减法法则。

考察:3-10=3+(-10)=-7,3-(-10)=3+10=13,

(-10)-(-3)=-10+3=-7,(-10)-7=-10+(-7)=-17。

等式左边的运算结果,用减法意义求出。3比10大-7,3比-10大13,-10比-3大-7,-10比7大-17,或画数轴,让学生观察得出。考察以上计算后。提问:减法是否都可转化为加法计算?启发学生自己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讲解例题:

(l)补充例题:问15℃比5℃高多少度?15℃比-5℃呢?-5℃比15℃呢?

解:∵15-5=10,∴15℃比5℃高10℃;

∵15-(-5)-15+5=20,∴15℃比-5℃高20℃;

∵-5-15=-5+(-15)=-20,∴-5℃比15℃高-20℃。即-5℃

比15℃低20℃。

(2)教科书例1、例2。

Ⅲ.做一做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82页练习第1~3题。

Ⅳ.课时小结

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Ⅴ.课后作业

1.习题2.6a组第1~9题,b组选做。

《2.5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

2.(题型一)李明的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计算|(-3)+_|,其中“_”是被墨水污染而看不到的一个数,他翻看了后边的答案得知该题的计算结果为6,那么“_”表示的数应该是.

3.(考点一)计算:(1)-2- (+10);

(2)0-(-3.6);

(3)(-30)-(-6)-(+6)-(-15);

《2.5有理数的减法》测试

16.下表记录了七年级(1)班一个组学生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正号表示比标准体重重,负号表示比标准体重轻),标准体重是50 kg.

姓名小明小丁小丽小文小天小乐

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kg)-5+3-7+4+60

(1)谁最重?谁最轻?

(2)最重的比最轻的重多少千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数学教育教案5篇

数学大班教案推荐5篇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5篇

幼儿数学启蒙教案5篇

数学数玩具教案5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5篇

小班数学《认识颜色》教案5篇

小班数学比大小教案5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6年级教案通用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903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