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选题网 >工作计划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参考8篇

教案有助于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教案可以包括教学材料的制作和获取计划,录取选题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参考8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总结交流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四年级数学上教案。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课时:

一、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四)教学准备:师准备计数器。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2、3页的内容,比比看谁能最先完成任务。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3.学生自学。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5)数的组成:在13819000 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4.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1)学生试读。

(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先读万级,再读个级。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569000 24600 708000

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5.课堂练习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6.巩固联系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

(六)课后回忆:略

二、第二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教案《四年级数学上教案》。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四)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新闻。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2.出示自学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3.出示自学指导:看书上第6页的内容,分组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

4.师生共同学习

(1)读新闻:据统计,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5.课堂练习

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6.巩固练习

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六)课后回忆:略

三、第三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3页第4、6、12、14、15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数学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四)教学关键:

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我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小片子。

片子内容:

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2496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

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

6407000 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千 ? (√);

85000030 读作:八千五百万零零三十 (×)。

(3)六千八百五十万 写作:68500000 (×)

一百万七千 写作:1007000 (√)

四万零九十 写作:4090 (×)

(4)17860000米=(1786)万米 (√)

17865000米≈(1786)万米 (×)

2.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

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② 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

④ 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零占位的问题)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

(六)课后回忆: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材第5页例2、例3)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读数的规则,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2.培养良好的读数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难点: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数级和数位。

(课件出示题目,师生共同回答)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 )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上的数位有( )、( )、( )、( );万级上的数位有( )、( )、( )、( )。

2.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

师:同学们还记得万以内的数怎么读吗?我们来一起读出下面各数。(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同学集体读数)

3612 2361 1236 6123

师:上面各数中的“3”表示多少?“6”表示多少?“1”呢?“2”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亿以内的数又该怎么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5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

(1)读出前两个数。

师:第一个数读作两千四百九十六,那么第二个数和第一个数在数位上有什么区别呢?(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回答)

2496是个级上的数;24960000含两级的数,其中“2496”在万级,“0000”在个级。

师:那么24960000该怎样读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24960000的读法)

6表示6个万9表示90个万

4表示400个万2表示2000个万

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2496和24960000读法的联系与区别。(教师指正)

二千四百九十六┆

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联系:“2496”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别: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一”,读数时就不读这个一。

(3)试着读出剩下的两个数。

师:那3080000、40500000呢?又该怎么读呢?(点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教师边指正边板书)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4)师生共同小结。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但是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2、教学教材第5页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3)

(1)解决问题。

师:现在谁可以尝试读出这三个数呢?(点名学生读数,全班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54621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2)师生共同归纳万以内数的读法。

师:结合自己刚才读数的经验,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组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小结,教材板书)

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把数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题。(组织小组交流:怎样才能快速地读出这些数。引导学生用画线分级的方法来读数,教师点名学生读数并集体订正)

三十四和三十四万三千零四和三千零四万三百四十和三百四十万三千零四十和三千零四十万

2.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点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五十六万九千二百三百七十万六千四千零八万零五百零??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3题。(组织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回答)

可以先分级再读,也可以把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再读。先分级再读比较方便。

三万二千六百八十五百二十万五千

一百二十万零六百零五十万七千零七十

四十七万零五十三百零七万零八百

三千零六十万零九百一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谈谈怎么读含有两级的数吗?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2:2496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例3:54621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①把数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教学反思

1、不分级易出错。

因为本单元学习的大都是万以上的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级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读数。虽然学生知道分级的好处,但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时刻提醒学生大数要先分级,再逐级往下读。可是在做练习时,少部分学生不分级就进行读数,这样就容易读错。

2、读数时夹杂阿拉伯数字的现象。

这个问题在学习这类知识时一直存在着,每次都会重点强调,可往往就会有学生在书写时出状况。究其原因,有的是学生习惯性地写成了阿拉伯数字,有的是学生做题时心不在焉,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3、读数时漏读0的现象。

对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万级末尾有0或个级高位有0的数,学生出错最多。他们容易犯迷糊,这个0要读还是不读。

4、读数时丢掉计数单位。

学生在口头读数时都会读,但在书写时往往容易丢掉计数单位,虽然教学时一再强调了,但在检查作业时还有此类现象的发生。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教具准备:卡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

3564、407、1000、570、603、 7216、10000、3003、5400、4009、5800、6040、5708、40009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八千九百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 4 9 6

2 4 9 6 0 0 0 0

6 4 0 7 0 0 0

8 5 0 0 0 3 0 0

读作:xxxxxxx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师总结归纳:先度完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5)完成做一做

2、例3

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四万零九十

学生试着写数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

完成做一做写数

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一的2、3读出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个人修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例3的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前题诊测

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24+480÷6205÷5×8

432-23+5525×18-400

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

③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

1、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

1、活动一、比一比

2、活动二、量一量

(1)什么是内角?

(2)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3)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4)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 度。

3、说一说,做一做。

(1)我们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

(2)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 )度。

四、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内容)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 )。

2、长5厘米,8厘米,( )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 )性。

4、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 ),这是一个( )三角形。

5、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6、交流学案第三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五、点拨升华

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拓展提高

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底角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地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升规范作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将画图过程提升到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探究和分析的过程,并能用数学的方式表现出来。

2.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总结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用数学知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合作中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感受合作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难点: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三角尺直尺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引入:过直线上一点画一条5厘米长的垂线段,并说说画法与步骤。

(学生动手画,并汇报画的方法与步骤)

提问: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邻边互相垂直。正方形对边互相平行,四条边都相等,邻边互相垂直。

2.引入新课。

提问:你能根据要求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吗?(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在这个板块中,教师通过复习过直线上一点画一条5厘米长的垂线段,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实践操作,建构模型

活动1探究画长方形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4,学生完成“阅读与理解”部分的内容。

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汇报:知道长方形的长、宽,要画出这个长方形。

2.分析画图方法,动手操作。

引导:想一想长方形有什么特点?你想怎样画出这个给定长和宽的长方形?

在小组内讨论画长方形的方法并汇报。

阅读教材60页例4“分析与画图”部分的内容,观察画长方形的步骤,对比自己的想法,尝试画图。

3.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集体交流、评价,分享画图的经验。教师点评总结,提示学生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

4.反思:掌握画长方形的方法。

课件展示画长方形的方法:

5.在黑板上演示画长方形的过程。

提醒学生作图的关键:画长方形时,无论先画长还是先画宽,都要保证相邻的两条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验证: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检验所画长方形的四个角是不是直角,用直尺测量长和宽,看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6.独立完成教材60页“做一做”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找学生边操作边解说画图方法。

活动2画正方形的方法

1.出示教材60页“做一做”2题。

拿出“课堂活动卡”(见本书192页),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并完成作图。

2.讨论,交流,尝试作图。

(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作图过程,讲解作图的方法。

4.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回答后,师小结: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的方法相同,只是画图时要注意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操作指导

画图是一项操作技能,因此在这个板块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想怎样画这个给定大小的长方形,然后鼓励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画长方形的方法。接下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掌握画正方形的方法。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教学难点,学生作图难免会不规范,因此用多人展示交流、评价的方式,在评价中分享画图的经验,提升规范作图的能力。

板块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巩固练习。

(1)画一个长12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时,再讲解订正)

2.用画垂直线段的方法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出最大的正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尝试解决问题,最后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展示操作方法)

操作指导

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互相检查、指正,在相互评议中,正确掌握作图的方法。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说出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2.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63页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

例4画长方形的方法:

(1)画已知长度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长;

(2)以画出的长的两个端点为垂足,向同一方向画两条长度相等且与这条长都垂直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两条宽;

(3)把两条宽的另外两个端点连接起来,画出长方形的另外一条长。

画正方形的方法:根据画长方形的方法和步骤,总结画正方形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反思

1.动手操作,自主画长方形。在教学中,因为用三角尺画长方形的方法教材中已经给出,所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经历试画的过程后,老师再示范画法,最后总结画法,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在学生实际画长方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深入理解长方形中邻边互相垂直,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的特点。

2.重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动手画长方形并总结出画长方形的方法和步骤,再让学生通过学过的方法归纳出画正方形的方法,最后画正方形,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提醒学生画图要细致严谨,垂直和线段长度要精确才能画出标准的图形,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工作计划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5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工作总结精选7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5篇

四年级作文四年级作文参考8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6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湘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283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