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时,必须认识到学生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教案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工具,以下是录取选题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根与芽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根与芽教案篇1
课 时:
一课时
课业类型:
电脑创作
教学目的:
学习电脑画图的知识和技法,培养同学分析、概括、想象、审美以和发明美等能力。
教学重点:
电脑画图知识技法
教学难点 :
启发构思、组织画面。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协调性和技巧。
教学准备:
同学:课本、各种图画样本、软盘。
教师:
绘图课件、打印的图画。
学情分析:
五年级同学已经接触过很长时间的电脑操作,画图程序友好多同学早已经接触过,积极性相当高。而且,同学的想象发明能力、尤其是画图的组合能力相当强,因此,同学应该能发明出优秀的作品。
教学战略:
应用自主教学法,让同学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愉快的学习,小组合作与个人点评相结合,鼓励同学大胆创作,敢于展示,从而树立同学的自我表示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设问:①同学们知道这节课我们为什么在这里上吗?
小结:引导同学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目的:以设问引发同学的好奇心,使同学对这节课另眼相看,为顺利进行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习兴趣。
师:放映课件
设问:②你们知道这些画是怎样画的吗?
小结:电脑小画笔是一种新型的绘画技术手段。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我们很多在实际绘画中遇到的.小问题,这节课我们酒厂使用电脑小画笔进行创作,我相信同学们会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到的。电脑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多,除了可以进行技术方面的运用,还可以制作新颖有趣的美术作品。
(出示课件作品),这些作品就是利用电闹小画笔制作的,这种美术表示形式称为电脑绘画。
(板书:电脑小画笔)
目的:①利用精美的课件作品震撼同学的心灵,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目的:②通过讲述电脑绘画的功能,自然而巧妙地引出课题。
二、讲述新课
1、认识电脑小画笔程序
设问:同学们能用一句简洁的语言解释课题吗?
小结:利用电脑小画笔提供的各种功能,进行巧妙地组合和填色,使之成为生动有趣的美术作品。
目的:认识认识电脑小画笔程序,满足同学心理需要,进行知识建构。
1、 分析作品,了解作品艺术特色,体验作品形式美感。
欣赏作品,分析作品所表达的涵义。
设问:①通过分析作品,你能试着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吗?(板书:艺术特色)
小结:电脑小画笔的作品艺术特色是生动、概括、有一些夸张、。
(板书:生动、概括、夸张)电脑小画笔的艺术特色正是这种美术表示形式的美的所在。
设问:②通过欣赏和分析作品,请你说说你对利用电脑小画笔创作的作品的感受。
小结:通过赏析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的概括的美和夸张的美。
目的:①使同学感受到美,喜爱本课教学内容,情感既发,兴趣随至。
目的:②使同学感受到美,才干发现美,进而表示美、发明美。
1、 示范制作方法、步骤
设问: ①你知道电脑小画笔的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吗?
(板书:制作方法)
小结:第一步是认识各种工具
设问:②电脑小画笔的第二步应该是什么?
小结:第二步是构图,确定主题(板书:构图)
设问:③你认为电脑小画笔第三步应该是什么?
小结:第三步是制作
(板书:制作)
目的:①学习电脑小画笔制作方法,进行知识建构。
目的:②由同学口中说出制作方法步骤,加深同学印象
目的:③加强教师示范作用,突出教学直观性。
1.安排作业
运用所学技法,每人利用电脑小画笔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三、同学制作
1、组织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指点、互相学习、互相协助。
目的:①培养同学合作精神。 目的:②交流思想、互受启发、降低难度、提高兴趣。
2、 奖励竞争
展示制作优秀的作品,并且保存下来,打印后作为同学评价的一个凭据。
目的:①培养竞争意识,为同学创设战胜自我的环境。
目的:②采用激励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兴趣。
目的:③提高教学效率
四、 课堂小结
1.展示作业 ,师生评价,指出优点与缺乏。
目的:巩固兴趣
小结本课内容目的: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 电脑小画笔
认识工具
主题 构图 制作
艺术特色:生动、概括、夸张
根与芽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0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第二幅图,完成教科书p102第5、6题和p104~105“练习二十五”中第9~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学生尺,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0“成长小档案”第二幅图。
师:说说它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角的初步认识)
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有关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板书课题: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情预设】多数学生能说出米和厘米。
师:有关米和厘米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知识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可以量出线段的长度和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你们总结得真好!请同学们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上台来指一指1米。
请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指一指1厘米。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的1米和1厘米,接着睁开眼睛试着再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能举出一些用米或厘米作单位的例子吗
?学情预设】橡皮长约4厘米,数学书宽约15厘米,我的身高是1米35厘米等。
师:请你试着填一填教科书p102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回忆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学生自由发言,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之后通过比画、与尺子比较等活动,进一步体验米和厘米,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请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将学生所画的角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课件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名学生说出这三个角各是什么角,并说说判断方法。
(3)完成教科书p102第6题。
师:图形里有几个角哪几个角是直角
?学情预设】图形里有4个角,左边的2个角是直角。
师:请你们在图形中加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复习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回顾梳理角的知识后辨别并数角,同时自主创造规定数目的直角。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完成教科书p104“练习二十五”第9题。
师:分别选择哪一个答案?为什么?
?学情预设】3个小题学生应该都能选择出正确答案。
练习完成后,可结合本题引导学生认识以“分”作为计量单位,有两种不同的意义:既是人民币的单位,也是时间的单位。
2.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估测线段。
师:什么是线段估计图中这两条线段分别大约有多长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测,只要合理即可。
(2)动手验证。
师:请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测得对不对。
?学情预设】量线段时,学生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有的从0刻度开始,有的从其他刻度开始,只要量出正确长度就行,重在让学生体会“用厘米量”的思想。
(3)补充:在作业纸上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3.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五”第11题。
师:以给出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在学生画的时候,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指正。
?学情预设】锐角和钝角学生都会画,画直角时可能不规范,教师要加强指导,同时注意展示开口在不同方向的各种角,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丰富学生头脑中角的表象。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米厘米1米=100厘米画线段
角锐角直角钝角画角
教学反思
通过认真研究教科书,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科书做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科书,又注重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
回形针长( )厘米,铅笔比小刀长( )厘米。
2.20厘米+50厘米=( )厘米1米-30厘米=( )厘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杯子高约10( )。(2)元元身高1( )20( )。
(3)一只蜻蜓长约7( )。(4)一张课桌高约75( )。
4.右图中有( )条线段,( )个锐角,( )个直角,
( )个钝角。
参考答案
一、1.1 4 2.70 70
3.(1)厘米(2)米厘米(3)厘米(4)厘米
根与芽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爆、屠、曈、符”的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停顿要恰当)、背诵本诗,力求有感情;
2.了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押“u”韵。通过查工具书结合上下句学会生词:屠苏、曈曈、桃符,掌握学习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教学准备:
1.歌曲《过大年》、喜庆的图片,用以课前渲染气氛;
2.搜集关于“年”的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做成幻灯课件,用以相机随机出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过大年》,播映喜庆的图片)
一、导入解题
刚才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十分欢快、喜庆,一般在什么时候最常听到、最常见到?[板书:过年]我们说的“过年”一般有两个时间,分别是指什么时候,谁知道?[板书:春节 正月初一(农历)元旦元月一号(公历)]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板书:第一、起始]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元旦就是公历的第一天。我们有两个“过年”,第一个“过年”就是过春节,第二个“过年”就是过元旦。小朋友们,你们更喜欢过哪一个年?(过春节)
刚才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反应的就是过春节的喜庆场景。今天,刘老师要和同学一块儿学一首古人写春节的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谁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农历一月一号、春节)。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得正确
1.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这首诗就在我们的书上128页,打开书。请按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诗:(1)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的拼音把诗读正确;(2)结合插图,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提问。(学生自学课文两到三分钟)(先让学生打开书,再讲要求,学生会自然地去读书,不易集中注意看清要求。如果讲清要求之后让学生打开书,效果会更好。)
2.(挂出事先抄录的这首诗),指名读,相互正音,点出停顿规律和押韵规律。师生共同抄写这首诗几个难写的词(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词:[爆竹、屠苏(组词:屠杀、苏醒)、曈曈、桃符],学生在自备本上写),注意指导重点词的结构等书写要点,提醒写字时的姿势和态度。齐读这首诗。(教学时,忘记了写字指导这个环节。)
3.指名说出对这首诗的理解,提出不懂的地方。(估计提出的不懂之处有: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三、借助工具书,补充资料,自学、讨论,深入理解,说得明白
1.引导学法。有这么多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我们事先没有预习,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指名发言讨论。(查字典等工具书、上网查)(引导学生掌握一个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2.事先没让大家预习,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帮你们初步查了,现在我们就按照诗句的顺序,逐句理解它们的意思。
第一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除”的意思,就出示“除”的注解:①去掉:~害.斩草~根.②不计算在内:~此以外.~了这个人,我都认识.[除非]1.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只有:若要人不知,~~己莫为.2.表示不计算在内,除了:那条山路,~~他,没人认识.[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一年最后的一天。③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用二~四得二.④台阶:庭~.指名说出诗句的意思: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师问:为什么要放爆竹呢?(表示祝贺、喜庆)会读出这种感受吗?(学生在质疑时并没有提出“除”这个词,是我提出来的。从课堂实际来看,“除”这个字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再设计这个查字典、选条的环节了。“为什么要放爆竹呢?”这个提法会让学生联想到“年怪”的传说,我问此问题的本意是引导学生体验过年时的喜庆气氛,以指导朗读。如此问法冲淡了这种体验,应当这样问: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给你什么感受?)
第二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屠苏”的意思,则问:根据上下文,猜一猜这里的“屠苏”是表示动作,还是表示一个东西,或者别的什么。(一个东西)师追问:《新华字典》中查不到“屠苏”这个词,怎么办?(查《现代汉语词典》)师出示: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师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四人小组研究一下,这句诗怎么理解,能从中看出什么。(三分钟左右)组织交流,(点拨:这里的“温暖”仅仅指身体上感到温暖吗?)可能有两种理解:(1)春风把温暖送进了每一户人家,每一个都感到很温暖,心里充满了希望。(2)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祈祷新的一年里很健康。(这里的“四人小组研究”似乎没有必要,因为前面关于“屠苏”一次的理解已经让学生经历了思考、比较的过程,学生应当已有了正确的选择。而“暖”的引申含义必须要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才能有所感悟,仅让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也难以得出正确的理解。)
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温暖的、充满希望的感受?
第三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曈曈日”,则导:“日”理解吗?(太阳)出示:曈曈:t;书>①日出时光亮的样子:初日~~。②(目光)闪烁的样子。师:这儿尖括号里有一个“书”字是什么意思知道吗?(表示“曈曈”这个词在平时说话中是不大用的,一般只用在写文章时。)(这是一个关于查字典的陈述性知识,应该让学生掌握,可以采用直接告知的方式。)这里的“曈曈”应该选哪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这里再一次把词典中的不同词条提供出来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教法上与对“除”、“屠苏”的解释有雷同之感。)(点拨:知道这里的“曈”为什么是“日”字旁了吧?)(“曈”虽然是个二类字,不需要识记它的写法,但它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在理解它的意思时自然地结合它的字型点拨一下,有利于对它的意思的理解。)“曈曈日”是什么意思呢?(光亮而温暖的太阳)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光亮的太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师指导读:要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第四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新桃”、“旧符”的意思,则告知:这里的“新桃”和“旧符”指的都是“桃符”,也就是新的桃符、旧的桃符,分别用了“桃符”这个词中的一个字代表这个词。(其实,这里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虽不需要点出“互文”这个名称,但需要讲清楚它的内容,为以后深入学习这种修辞手法积累间接经验。)那么,“桃符”是什么东西呢?出示:
桃符
据《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前,在东海上有座古老的度朔山,山上有百鬼出没。神荼(tú)、郁(yù)垒(lěi)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木板刻制神荼、郁垒的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同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板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hàn)林学士辛寅(yín)逊(xùn)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10个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第一句的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的意思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10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4个字巧妙地嵌(qiàn)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春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春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孟昶的这副春联是公元964年写的,史书中有记载,所以保留下来。它离今天已经1300多年了,是我国最早的春联。(这段文字太长了,有许多词不够常见。另外,教学的方式又一次和前面相同。)
师问:谁能说说最后这句的意思?(每年总是拿新门神换掉旧门神。也可以说:每年春节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意吗?(除旧布新,表达祝福)
3.引导学生欣赏几幅春联
现在的春联当然没有什么压邪驱鬼的功能,但的确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和祝福的,我们来欣赏几幅,看看它们分别适合贴在什么地方。出示:
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辛勤培育桃李满天下,忠诚执教春光遍校园
勤奋学习争三好,刻苦钻研登高峰
引导学生讨论后小结:这一幅幅春联表达了人们不同的祝福和各种美好的愿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感受几幅春联的意蕴,感悟民俗文化的美妙。同时也是为朗读指导奠定情感氛围的基础。)贴春联、喝屠苏酒和放爆竹都是过元日,也就是过春节时表达美好祝福和愿望的事情,很有代表性。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出春节时欢乐祥和的气氛。先指名读,再齐读。
4.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背景,体会诗人更深层次的感情
师引导:其实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新年新气象,他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背景: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20岁以前,随父南北各地游历,了解到老百姓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人民安康的事情。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元日》这首诗正是担任宰相之后推行新政时写的。
师:此时,他写这首诗还有什么别的用意吗?(在他的心目中,新政好象春风浩荡,势必除旧布新,迎来国家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尽管看了王安石简介,知道了这首诗是在他任宰相不久后所写的,也难以体会到这层意思。这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决定的。)师小结:这是一位胸怀远大的宰相对他的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福。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四、作业
搜集关于过年(春节)的习俗,在学校举办一个春节习俗展。
根与芽教案篇4
教学要点:讨论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齐读第四段,请给"出色"、"工程家"标上"……"
3、"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特别好的设计,主持各项工程的专家。
4、请小声读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5、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设想出色(叫水送回)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6、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一段后答,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起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7、可是,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段,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8、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指着灯片上的图说吗?--学生说。
9、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不行吗?你体会到什么?--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0、请小声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先请同学讲,然后课件演示。
11、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12、检查落实后,师生分读,想一想: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讨论。--因果重叠(不要求理性掌握,只是感情认识),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齐读,注意体会联系,强调变化。
1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4、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为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15、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6、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知道吗?
17、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齐读第四段,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18、学到这儿,你的疑难问题都解决了吗?
19、请用"出色"、"熟悉"各说一句话,写在作业本上。
根与芽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以非连音的唱法和二拍子的旋律来表现大家一起拍皮球的愉快心情。
2、初步掌握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感受二拍子的韵律。
过程与方法:欣赏《乒乓变奏曲》,学生初步感受乐曲,体会乐曲带来的欢快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五星红旗》拓展学生知识,结合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运动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爱国情绪。难点:学唱的歌曲中出现的附点音符,第9、10小节的音准把握。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来举行一场有趣的运动会,你们想参加吗?(学生回答)
2、教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皮球,问:小朋友都拍过皮球吗?谁来拍给老师看看?
3、学生自由活动,徒手做拍皮球的动作。
4、今天咱们要举行的第一场比赛就是拍皮球比赛。
5、教师提出拍皮球的要求: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听着音乐节拍有节奏的拍皮球。(评价:谁拍的好,在相应的组下贴一个笑脸,以示鼓励。)
过渡语:刚才大家伴着一首欢快的旋律,做游戏,拍皮球,有人还为他填上了歌词,写成了一首歌,歌名就叫拍皮球,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参与积极性也十分高涨。
(二)师生合作,学习歌曲
1、教师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欣赏歌曲,并跟着歌曲做拍球的动作。
2、朗读歌词
要求: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附点音符。(可以看学生情况是否继续做拍皮球的动作)
3、学生学习并演唱歌曲
主要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重点难点
处理难点:3666┃3555┃
嘭通嘭通嘭通嘭通
(先把两小节的音准作比较,请学生先听辩两小节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演唱。)
6536|523|523|1-‖
大家玩得多愉快,多愉快。
(唱准附点音符,可以把第一个"大"字唱得有力一点就很容易解决,同时教师多范唱就更容易解决。)
4、学生熟练演唱歌曲2~3遍,可采用分组唱或者借口唱等一些形式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5、边唱边拍
请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两组练习降低难度,一组小朋友演唱,一组小朋友拍。(此时,教师评选出冠军,亚军,季军)
过渡语:拍皮球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活动,那小朋友还喜欢那些活动呢?(学生回答:跳绳,拔河,游泳……)
设计意图:用孩子最热爱的边唱边游戏的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欣赏乐曲,拓展知识,培养爱国情感
?乒乓变奏曲》
1、教师导语:有一个小朋友啊他喜欢一种运动,他说请小朋友听了这首乐曲之后猜一猜是什么运动。(多媒体播放乐曲)
2、听完后回答。(可以各抒己见,不强求统一答案)。
3、小朋友们知道刚才听到地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教师多媒体出示木琴,有条件地可以出示实物。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感受一下木琴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
4、复听音乐,请小朋友边听边随着音乐节拍模拟自己认为合适的体育活动的动作。
5、揭示曲名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刚才有好多小朋友用自己的动作语言猜出来了,它就是《乒乓变奏曲》。(教师出示一个乒乓球)
师:小朋友知道了解乒乓球吗?(学生各抒己见)
(多媒体显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场面,我国奥运健儿,世界冠军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上领奖台那一刻激动、自豪的情景,多媒体同时播放《国歌》,教师做适当讲解。)
过渡语:小朋友们,咱们也一起来亲身体验一下发奖时激动,自豪的心情,来领略一下那令人振奋的场面吧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运动音乐,提升学生爱国热情。
?五星红旗》
师:请刚才在拍皮球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小朋友上台领奖(学生热烈鼓掌)叔叔阿
姨们还给小朋友创作了属于自己的歌曲,让我们在《五星红旗》的歌声中再次祝贺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吧!
多媒体反复播放童声齐唱歌曲《五星红旗》,出示歌谱歌词,画面滚动播放各种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以及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一瞬间。(鼓励学生站起来,可以加上拍手的一些动作跟着音乐边唱边体会歌曲情绪,把课堂推向高潮。)
师:小朋友们,当国歌再次奏起,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我们一起来呼喊"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我们热爱您"(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呼喊)。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
设计意图:通过《五星红旗》的欣赏,升华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总结下课
奥运健儿们的那种顽强的奥运精神,坚强的毅力,都是值得我们小朋友一起学习的,我们就从最简单的拍皮球,跳绳开始吧,好好锻炼身体,将来在各种岗位上为国家争光。
根与芽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无法辨别乐器的声音大小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教学重点、难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测,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个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的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得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孩子直接接触大鼓小鼓,空瓶子,硬糖与棉花糖,亲身体验,了解了声音的大小与辨别,课堂气氛活跃,孩子学习积极性高,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