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还可以包括教学资源的清单,如教材、幻灯片、工作纸等,一份成功的教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以下是录取选题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狼来了人教版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狼来了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 的两边分别是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 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 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 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 ,求 的度数。
[巩固练习]
(教科书5页练习)已知,如图, ,求: 的度数
[小结]
邻补角、对顶角.
[作业]
课本p9-1,2p10-7,8
狼来了人教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情
1、 认读生字与写字:
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 体会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4、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 、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2)、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当堂训练。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3、解释划线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4、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认真阅读课文。
2、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并同桌交流体会。
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谈各自的体会。
2、重点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① 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3、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 “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当堂训练:
1、填空:
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贪婪害怕
开心 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依依不舍
麻木 轻松
教学反思:
狼来了人教版教案篇3
1教学目标
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2学情分析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老师共同参与一系列活动,认识四边形并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一定基础的学习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跃,应充分给他们动手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直观感知认识四边形的基础之上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物体(表面是四边形)
活动2【讲授】学习四边形的特征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平面图形和部分立体图形。
2、激励学生判断哪些是四边形?并做好相应标注。
3、师质疑:为什么其他图形不是四边形呢?
4、在理解四边形特点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说出生活中的四边形。
5、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活动3【活动】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猜测她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2、师质疑: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3、给与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寻找验证的方法。
4、课件展示探究活动的要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
5、板书汇报结果:
长方形 正方形
对边相等 四边相等
都是直角 都是直角
6、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一组对边长,一组对边短。
顺势引导把长的边叫长,短的边叫宽。而正方形各边没有长短之分,所以将每条边叫边长。(从而认识两种图形各部分名称)
7、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他们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4【练习】拓展应用
1、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你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认识了这两种图形各部分的名称。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两种图形,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2、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近似正方形的长方形)让学生判断:这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如果是长方形,我们怎么把它变成一个正方形?
师:能否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验证一下?
活动5【讲授】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师: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再难的数学问题都能找到答案,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有心人,去探索出更多的数学秘密。
狼来了人教版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狼来了人教版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板二年级下册第122页第13、14题,练习二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情境图、自测题卡、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启发谈话、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玩。(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车的情境图)
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出示问题:玩碰碰车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小明共玩了几次?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汇报。
太棒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玩滑梯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复习中来。)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与复习,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
小组长1: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2: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3:……
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全班同学欣赏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1)要认真看题,收集信息。
(2)分析问题,确定运算步骤。
(3)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4)检查,写答。
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形成了这么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们对本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有了全面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就针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重点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回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既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体验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习乐趣。学生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总复习第13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图画,并说出从图画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和问题?
让学生根据从题目中了解的信息和所要求的问题,独立列算式解答出来。
2.总复习第1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要求一共花多少钱,怎样求呢?使学生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再让学生列算式解答出来。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练习二十四第11题。
先跟据图画中小朋友的想法,使学生明确:一位客人一个碗、两根筷子。
再让学生根据碗和筷子的数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8个碗可以给8位客人。
14根筷子可以给7(14÷2=7)位客人。
所以这些碗筷只能给7位客人。
2.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先让学生根据画面上两位同学的对话,掌握信息。
再引导学生分析:要把全班分成7名同学一组,可以分几组?要先知道什么?怎样解决呢?
组织学生独立列算式解答,并在小组中交流。
3.练习二十四第13题。
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
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通过比较三种袜子每一双的价钱,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再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的机会。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只有充分掌握原来的知识,才能挖掘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初步归纳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自测题
1.铅笔3角钱一支,要买3支,给售货员1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2.班上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体育课上要站成6排,每排站几人?
3.从家里到学校需要8分钟,每天上学共要走多少分钟?
4.一本故事书有98页,小莉看了4天,每天看5页,她还剩多少页没看?
5.一个毽子3元,一根跳绳5元。
(1)小青买4个毽子和1根跳绳,共用去多少元?
(2)你有30元钱,你准备怎样买呢?应找回你多少钱?
6.冰激凌零售价每个7元,批发每箱6个,共30元。算一算按箱买每个比零售价便宜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评价完善
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小组的表现哪些地方最满意?
2、教师评价总结。
今天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很多了知识,还愿意和同学们在一起分享所学到的知识,老师真高兴呀!通过你们的发言,我知道你们有又学到了很多的,希望你们能灵活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正确的评价他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复习解决问题
13.12÷3=4(次)
答:小明共玩了4次。
14.8×3+6=30(角)
30角=3元
答:一共要花3元钱。
教后反思:
通过复习,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些学生无处下手,比如126页的`11题,学生就不知道到底分给几个人?课本上这几道题不全面,课下还需要补充。
狼来了人教版教案篇6
教学重点: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圈划文中生字
2、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