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选题网 >工作计划

古诗《草》教案8篇

教案的制定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我们可以在教案中加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录取选题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古诗《草》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古诗《草》教案8篇

古诗《草》教案篇1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 、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 、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画意诗情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学过不少古诗,我们来“看画猜诗”,当你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一句或是哪一首古诗呢?

我先来师范给大家。

学生看图,猜诗,教师相机点评。

小结:诗应景而生,如果在某一时刻,你看到某个画面,心中自然流淌出一句诗来,那可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古诗内容丰富,音韵和谐,意境优美,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我们一定要常读常诵常亲近。

二、揭题——望名知意

出示插图,看,这画的是那首诗呢?(说题目,诗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望庐山瀑布》。当老师书写课题时,请同学们伸出手指一起书空,把课题写在你心中的黑板之上。(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解读“瀑布”,认识“瀑”字。看偏旁,利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来记字。

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试着说说,师相机出示瀑布的图片,形象理解瀑布。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瀑布?

再看“望”字,你知道了什么?

谁在看庐山的瀑布?请同学完整的说出题目的意思。

题目只区区五个字,却给了我们如此丰富的内容,看来我们以后读古诗一定要仔细的品一品题目。

再一次读课题。

庐山风光秀丽,可以登高赏景,可以临谷听泉。在众多的美景中,李白却独独写了庐山的瀑布,下面我摩恩就跟随李白去看看庐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三、品读——诗心三叠

1 、一望瀑布,察音识韵。

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打开书76 页,自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

出示诗配画,指生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

同学们读的很熟,很通顺,但是读的够不够细致呢?

考考你。你们知道“看”分远看和近看,这首诗中,李白是近看瀑布还是远看瀑布呢?理解“遥看”的意思。

远远的看过去,就是“望”的意思。

诗中有两个同音字,你发现了吗?

字理区分“炉”与“庐”字。

在诗中,“庐”说的是庐山,“炉”说的是--- ?

理解“香炉”,说说香炉是做什么的。

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出示香炉峰图片,对比出现博山香炉图片。)

所以,读诗不单要读准,读顺,更要细致。

字音有长短,节奏有快慢,读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来,下面同学们自己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来。师可以打手势进行指导。

现在,你觉得读诗还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读诗如看人吗,要知全貌,用眼更要用心。

2 、再望瀑布,意象入画

真不错,同学们渐渐读出诗的韵味了。但老师告诉你,诗的韵味不止这些。人常说“诗中有画”,这画就在字里行间蕴藏着,同是一首诗,每个人看到的画面也不尽相同。请你沉下心来再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每一行诗让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想象,交流。相机板书。

a 、日照香炉生紫烟

抓住“生”字的动感。“紫烟”看图理解想象。想象日光映照下香炉峰云雾缭绕袅袅不停的景象。

b 、遥看瀑布挂前川

体会“挂”字的化动为静。是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把瀑布挂在山前?读出这种神奇的景象。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三千尺”的夸张。

字理认识理解“疑”字。

“银河”“九天”等词语的理解感悟。

这瀑布流得好快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好高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真壮观呀!生接读诗句

师配乐描述,生闭目想象。

“红日高照,看那香炉峰云雾缭绕,在日光的映照下,一缕缕紫色的烟气升腾不息,仿佛真的是一座巨大的香炉。远远望去,在那青翠的山色之间有一道白脸垂下,那就是庐山瀑布。这瀑布从飞流直下,奔腾不息,如此壮观的景象,让人不禁怀疑,莫非那是银河从极高的九天之上突然降落了下来?

配乐朗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3 、三望瀑布,品字探词

历代很多诗人都写了庐山瀑布,但最为广泛流传的还是今天的这首《望庐山瀑布》。究竟李白这首诗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大家呢?请你再读古诗,想象诗中的哪个字或是哪一句给了你特别的感觉。

学生自由谈,师适时点拨,体会诗中的想象与夸张。

结语:怪不得,好友杜甫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让我们再次朗读,把这首诗读给李白听。

四、延展——山水清音

其实,这首诗是李白隐居庐山时所作,共作两首描写瀑布的诗,这是第二首,第一首是五言古诗。

出示,赏读。

古人游历山水,寄情自然,这是一种高雅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我们才得以享受这美好的诗篇。祖国山河壮丽,诗篇无数,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去感悟一下诗人的情怀。

古诗《草》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与《行行重行行》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古诗、《古诗十九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2、学生掌握诗中所运用的叠音、比兴、对比的艺术手法。

3、学生通过梳理大意和逐句赏析,体味诗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艺术特色。

4、学生通过学习此诗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更懂得珍惜与亲人相聚的时光。

教学重点:

1、分析诗中运用的叠音、比兴、对比等修辞手法。

2、梳理诗歌大意并分“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两部分逐句赏析。

教学难点:

体味诗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讲述法、朗读法、谈话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25分钟)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这里的古诗,是指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近体诗,非律诗称古诗或古体诗。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其中收录了东汉末年文人创作的十九首五言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行行重行行》就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篇,因此被称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

二、 梳理诗歌大意

1、 学生浏览全诗和注释,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

2、 学生齐读全诗,思考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思妇的离愁别恨)

3、 诗歌表达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那么它是如何表现这种抽象的情感的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梳理一下全诗的大意。请一位同学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整首诗。

参考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最后一句也可以理解为女子自己安慰自己,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三、“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两部分逐句赏析

1、经过刚才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诗歌包含了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从诗歌第一句到第六句“会面安可知”,这是思妇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抒发离别之恨。第二部分则是从“胡马依北风”到结尾,这一部分着重刻画了思妇的心理活动,抒发相思之苦。思妇的离愁别恨就通过这两部分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2、分析到这里当然还无法领略这首诗的魅力所在,所以接下来我们要通过逐句的分析来深入细致地体味诗歌表情达意的高妙之处。

(1)我们来看第一部分——离别之恨。请大家把第一部分一起来朗读一下,注意用缓慢忧伤的语调。

“行行重行行”,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相连。“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大家思考一下,用这种叠音的手法有什么好处呢?叠音形成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于是,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接下来思妇又以“与君生别离”一句将离别之恨直接地抒发出来了。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接下来思妇以空间上的`具体概念 “万余里”来告诉读者游子远行的距离,两人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正所谓“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正因为“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才路远难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这一部分抒发思妇的离别之恨主要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现的,突出了路远相见之难。

(2)我们再来看第二部分。

先请同学们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

丈夫越行越远,会面越来越难,女子的思念也越来越浓烈,在极度思念中思妇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也是我们才学过的手法——比兴。飞禽走兽尚且不忘本,何况人呢?这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那么我们来看看“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两句又是从什么方面来联想啊?——从坏的方面怀疑游子的薄幸,这里用浮云遮住太阳来比喻丈夫在外面被别的女子迷惑这样好坏两方面都被思妇想到了,说明她的相思确实很浓烈。而前两句写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分别的日子越来越久,女子的容颜越来越憔悴,身体也越来越消瘦,而游子呢?却在外面“不顾反”,这里用了一个对比,将女子的思念和游子的不顾反对比,更突出了前者的相思之苦。当然猜测、怀疑是无济于事的,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里的“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看上去衰老。“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红颜易老。

最后,女子一改前面的哀伤,而勉强振作,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这里体现了思妇的无奈,无奈之中更包含了哀伤。

这一部分抒发的是思妇的相思之苦,那么它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的呢?和空间相对——时间。

(3)总结诗歌表情达意的方法。

诗歌的两个部分从内容上说分别抒发了思妇的“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在手法上写“离别之恨”时主要从空间的角度来表现,而写“相思之苦”时主要从时间的角度来表现,这样,时间与空间相互交织,再加上叠音、比兴、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思妇的感情抒发得充分到位,淋漓尽致。

三、 介绍写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接触过《古诗十九首》的同学可能了解,其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那么为什么在那个年代会出现这么多表现离别的诗歌呢?这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行行重行行》因而也成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

四、 总结诗歌的艺术成就。

?行行重行行》不仅因为它的题材成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同时也因为它的“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

五、 布置作业。

这首诗非常值得我们熟记于心,剩下的时间就请大家自由诵读这首诗,准备下次早读课上默写。

古诗《草》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古诗,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画有古诗中的景象的图片一幅,配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过春天美景的经验,主要回顾春鸟啼鸣、春风春雨吹打、春花谢落等声音和景象。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诵。

2、活动难点:理解古诗诗意,并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指导要点:通过图片观察、分句解读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问:春天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春天里你感觉怎么样?请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引导幼儿回顾:春天的花、树、风雨,鸟的声音,以及春天温和的气候让人有好睡眠等。结合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词语,如小鸟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风下雨啦;有一棵棵开满花的树;许多花瓣落下来等。)

小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小鸟在树上“啾啾”鸣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风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觉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来。

2、教师示范朗诵,引导幼儿初步欣赏、理解古诗内容。

师:古时候有个诗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别喜欢春天里的景色,还写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诗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发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老师示范朗诵古诗后,提问:诗歌里讲了什么?说说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地方没听懂。

3、教师再次示范朗诵,以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有谁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觉:指不知觉;晓:指早晨。)

小结:“春眠不觉晓”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处处:指到处;闻:指听到;啼:鸟叫声。)

小结:到处听到鸟儿“啾啾”啼叫声。

第三、四句:早晨醒来,诗人看到满地的落花,他会想到什么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小结:诗人看到满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传来刮风下雨得的声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师模仿古人,以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诗歌,表达出对春天景色的喜悦之情。

提问: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

5、幼儿学习朗诵古诗。

(1)在教师的带领下跟读古诗。

(2)配乐学习朗诵古诗。

6、延伸活动。

请幼儿把古诗《春晓》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一起朗诵古诗。

五、评价要素

1、能否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并喜欢朗诵。

2、能否大胆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六、活动建议

请家长在春天的节假日里带着幼儿去踏青,进一步感受、体验春天。

古诗《草》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古诗《草》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

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⑴ 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⑵ 思考: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⑶ 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⑴ 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⑵ 思考:

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⑶ 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

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

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

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古诗《草》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辨别“八”“入”。

?教学方法】

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复习六个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i yi wu)和三个音节(jia zuo hua)。

2、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了的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

2、出示课题:

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

(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

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

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那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教学生字:

⑴ 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⑵ 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相机指导“一”的变调。)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了解诗意:

⑴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⑵ 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⑶ 请小朋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⑷ 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

(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还有什么问题?

⑸ 男女生分别齐读。

3、课间活动:数数歌。

六、认识田字格,知道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

⑴ 谈话激趣:

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

(出示田字格。)

这就是生字的家。

(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一遍“田字格”。)

⑵ 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指导书写“一”:

⑴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⑵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3:我会用:

⑴ 摘苹果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苹果树图(上面挂着12个苹果,每个苹果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摘到后,领大家正确的读两遍,再连读诗句。

⑵ 选生字卡填空。

(图文对应)

⑶ 我们来做游戏吧,看看图,找到生字卡片贴一贴,再拼拼,填对读对的就是小老师,黑板上有五幅图,请仔细根据图意选择生字卡片填空:

kuai tian pian gua tiao yu duo hua ge qiu ( )块田 ( )片瓜 ( )条鱼 ( )朵花 ( )个球

二、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

(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3、背诵全诗,并设问:

⑴ 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⑵ 你来到这个小山村,觉得它美吗?

⑶ 总结:

小山村真美,请小朋友一起背,就好象走进了小山村。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文中田字格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及在田字格的位置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

(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说饶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饶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 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五、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古诗《草》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2、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1、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2、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3、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4、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5、练习背诵。

三、练写生字,抄写古诗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抄写《望天门山》。

四、自主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回顾上一首诗的学习过程,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

2、交流展示:

⑴ 展示朗读或背诵。

⑵ 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⑶ 背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默写《望天门山》。

2、配乐情境朗诵。

二、想象画面

1、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想象它所描述的画面,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想象。

可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用几句话描述。

3、交流各人想象的画面。

三、拓展活动

1、交流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诗句。

2、召开祖国山河美古诗朗诵会。

古诗《草》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古诗小池的教案6篇

古诗的作文最新6篇

古诗的作文优质5篇

古诗的作文精选7篇

大班语言《草》的教案参考8篇

古诗《风》教案参考8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6篇

教师写教案心得8篇

幼儿园大班安全与健康教案8篇

教师节班会主题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984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