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我们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案的编写需要我们的耐心和仔细思考,下面是录取选题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风的危害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风的危害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生甲]噪声从哪里来?
[生乙]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
[生丙]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生丁]噪声有什么危害?
[生戊]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
[师]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问题1: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
[师]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生]仔细观察.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问题2: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
问题3:
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
(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 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问题4:
(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
(3)生活区里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4)家里电冰箱起动时的声音.
(5)小商贩的叫卖声.
(6)在家里穿着高跟鞋走动时发出的声音.
(7)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
(8)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
(9)数学课上有人偷听音乐的声音.
[师]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请同学们观看“一些声强的分贝数和人们相应的感觉”录像,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师生共同活动: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
[师]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请同学们阅读26页控制噪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4.课本图1.4—4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
[生]阅读并展开激烈的讨论.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
问题1: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3)鼓膜的振动.
问题2:
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问题3: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实验可用闹钟做声源.
(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在发声处减弱噪声).
(2)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置于空纸盒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用棉花塞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问题4:
摩托车的消声器采用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采用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采用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三、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四、布置作业
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在活动课上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风的危害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知道雷电形成的原理过程,明确雷雨天气的危害,树立防雷电的安全意识。
2、 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了解好掌握预防雷击的方法好技能。
3、 初步掌握遭遇雷击之后的紧急治疗方法和应急措施。
教材分析:
引言部分指出了雷电的危害,同时揭示了本课要了解的内容和重点的教学任务。主体部分共设不友好的来访者和避开雷电防雷击两个主题。
教学重点:
雷电形成的原理过程,明确雷雨天气的危害,树立防雷电的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遭遇雷击之后的紧急治疗方法和应急措施。
教学过程:
一、认识雷电
1、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雷雨季节电闪雷鸣的视频资料,提问:‘这是什么现象?经历过这种天气吗?当时有什么感受?”
2、学生根据生活体验交流对雷电的认识。
3、教师引导:“雷电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就经常会遇到雷雨天气。你知道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吗?”
4、 学生先就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介绍,然后教师结合教材介绍进行补充。可以利用
电发生器等科学试验器材为学生演示一下雷电产生的原理。
二、正确认识雷电的危害
1、 教师引言:“雷电发生时的温度高达2000℃,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温度会产生怎
的危险?
2、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交流雷电的危害。
3、 教师小结:“云层能积聚大量正电荷,而地球是导体,本身积聚负电荷,从而使得云层与云层之间、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很高的电势差,几百万伏到几亿伏,因而产生的电流就十分强大,达到几万安至十几万安,形成高热和强光,会造成巨大破坏,能使人立即死亡。
如果通过树木、建筑物,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都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
4、根据真实案例体会雷电的危害。
(1) 了解教材“真实再现”的案例,教师提问:“这样的严重后果你想到过吗?当
我们遇到雷雨天气的时候,你想到会有这样的危险发生吗?”
(2) 学生交流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雷电灾害的了解
和认识。
(3) 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雷击事件案例,帮助学生更全面、明确地认识雷电,重
视雷电的危害。
三、整理资料
1、 教师指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和通过学习了解的雷电危害进行整理。
2、 学生交流收获。
四、野外预防雷击
1、 教师引言:‘当我们上学、放学的时候,外出游玩的时候遇到雷雨天气是常有的
事情,那么如果在外遇到雷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结合教材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l)避雷、避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使用雨具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3)留意自己的衣着有没有容易导致危险的物品。
(4)避免使用电子产品。
(5)不进行危险活动。
五、家庭防雷电措施
1、 教师出示一组居家生活中的防雷电图片,让学生判断其正确与否,并说明理
由教师给予分析和补充。
2、 教师启发:“我们在雷雨天气应该注意防雷击,那么在平时没有出现雷电天气的
时候,又该怎样预防雷电呢?”
3、 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的防雷电措施,教师补充,如安装避雷针等。
六、雷击后的救护
1、师:“雷电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平时一定要加倍小心。不过如果有人不幸遭遇雷电伤害,我们千万不要慌张,也不要犹豫不决耽误救治的时间,学习正确的施救方式可以让我们及时帮助遭遇雷击的患者摆脱生命危险。”
教师播放对遭遇雷击者的紧急救护视频,并结合视频进行救护方法的讲解。
2、学生分组进行救护技能的训练。
风的危害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2、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交流合作的`习惯。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爱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会学乐学。
『设计理念』
1、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落实新课程倡导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学习方式。
2、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给学生以充分自由,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师走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激励者。
3、架设生活和教材联系的桥梁,让教学富有生活情趣;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风的危害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标志的作用和特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媒体的动画课件:
1、红红闯红灯
3、实现拼接好的违反交通规则的录像
4、幻灯片:去秋游的场景布置活动过程:
5、边观看动画课件边讨论:
(1)妈妈带红红去红绿灯旁的84广场玩,84广场真漂亮,红红看到花丛中有一只漂亮的蜻蜓.就去捉蜻蜓玩。蜻蜓飞到了马路对面,红红一路追过去,马路上驶过一辆车,红红差点被车撞上。
(2)为什么红红差点被车撞上?
教师小结:红红离开妈妈在马路上追蜻蜓,不遵守交通规则,差点被车撞上,这样太危险了。
(3)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是红红,你会怎么办?
教师归纳:过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在马路上追逐、玩耍,不乱闯红绿灯。
2、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1)提问:小朋友真了不起,都知道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那你们还知道哪些交通规则呢?如果不遵守这些交通规则会怎么样呢?
播放录像,让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你们真棒,说的又对又快。图中有一些人的行为不对,比如:在火车道上玩耍、在马路上开快车、追尾,在居住区鸣喇叭、在禁止驾驶的地方驾驶等。小朋友都知道了不遵守这些交通规则的危害性,有什么好办法提醒人们避免这样的危险呢?
3、看幻灯片,引导幼儿认识有关的交通标志。
教师出示各种交通标志的图片,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试着说出这些分别是什么标志,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教师:刚才小朋友说出了这些标志的意义,那到底说的对不对呢?老师来告诉你吧!(教师仔细讲解每个交通标志的名称及意义)
4、游戏--我指你说:教师指出标志图片,让幼儿说出标志名称及含义,以让幼儿巩固复习。
5、情景模拟游戏"秋游去"。
(1)带领幼儿一边走一边根据场景提问,认识标记,巩固对交通规则的.认识。
场景一:人行道和车行道教师:前面有两种路,行人该走哪一种路?(人行道)师:行人应该注意什么?(靠右边走,不能边走边玩,特别是不能到车行道上玩)场景二:十字路口(教师扮交警)教师:要过马路了,我们应该怎么走?(找到斑马线,看交警手势看红绿灯)场景三:天桥教师:这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走?(走天桥要靠边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能推也不能挤。)
(2)顺利到达目的地延伸活动:户外活动和中小班小朋友玩交通游戏。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风的危害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控制。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三)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1)分辨乐音、噪声。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1、课型:新授课。
2、基本教学思路:通过实验、讨论或社区调查的方式,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
三、教具学具准备。
示波器、学生电源、铁钉、玻璃、音又、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等。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潺潺流水、喳喳鸟语、唧唧虫鸣,它们和万紫千红的自然景色配合在一起,形成了优美的环境。
学生讨论:优美的声音。
2、多媒体课件:嘈杂喧哗声、高音喇叭鸣叫声、机器轰鸣声。
学生讨论:令人讨厌的声音。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了解不同的噪声源。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噪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控制噪声是强调减弱噪声为最终目标,因此应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
2、教学互动。
互动1:观察噪声的波形。
比较音叉发音时和铁钉刮玻璃时声音的.波形:音又发音时波形有规律,铁钉刮玻璃时波形杂乱无章。说明了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互动2:夜深人静时,你被邻居家响声的流行歌曲惊醒了,这是乐音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噪声外,凡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互动3: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噪声源。
学生讨论,老师归类:
(1)交通运输噪声。
(2)工业噪声。
(3)施工噪声。
(4)社会生活噪声。
互动4:我们在街道会见到教材图1.1—2所示装置,你知道是什么吗?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数大小表示,图示装置就是测量交通噪声等级的装置。让学生体验不同声强时的感觉。
互动5:噪声有哪些危害?
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会使听力下降甚至致人耳聋,还能造成其他疾病;噪声还能损伤建筑物。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噪声的危害。
互动6:体验控制噪声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可以通过实验(用闹钟为声源,用泡沫塑料垫起、放在空纸盒中、用棉花塞住耳朵)感受噪声减弱了。
3、达标反馈。
(1)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都属噪声。
(2)人们以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马路边和住宅附近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还能起吸收噪声的作用。
(4)洗衣机由于衣服没有放好,发出较大的噪声,应该(d)
a、买台新的
b、关闭门窗
c、拔掉洗衣机插头 d。将衣服重新放??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物理学和环保角度认识了噪声,噪声对人的危害很大,通过学习使大家认清控制噪声关键在于人们的认识和重视,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有环保意识。
(2)方法归纳。
本节课运用了实验、讨论的探究方法,体验噪声危害,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布置作业。
1、在学校、医院附近的街道上都竖有禁止鸣高音喇叭的标志牌,这是采取什么方法减弱噪声的?
2、实践活动。
观察你自己居住的环境,存在哪些噪声源?它对你有哪些妨碍?你能采取什么方法减弱它。
(四)板书设计。
1.4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角度上的噪声。
3、噪声的来源。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噪声的等级用声强的分贝数来表示。
2、噪声的危害。
三、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