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选题网 >工作计划

猫教案8篇

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教案不仅指导教学,还能激发创意和互动,录取选题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猫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猫教案8篇

猫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一、导入

大家说说看,蔬菜都长在哪里?

(泥土)

那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要知道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非常艰难。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艰难的开荒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词: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文中的冷僻字,如:箢箕、狰狞、气馁……简单地说一说意思

3、读了课文,谁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概括,老师及时纠正,及时点拨)

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三、指导细读课文:

自由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父亲为什么要开垦菜园 找出具体的语句读一读。

2、菜园原本是什么样子的,在父亲的努力下,菜园有了什么变化?

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读一读。

3、父亲是怎样垦菜园的,找出父亲言行的词句反复读,体会父亲是怎样的人,讨论小组内部可以进行交流。

4、全班交流

父亲言行的句子有

(1) “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这是父亲决定开荒时说的话。表现了父亲的勤劳)

开垦荒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2)一担柴草回家来。”(父亲开垦荒地时的行动,表现父亲的勤劳、以及肯吃苦的韧性。)

(3))垒上石块。“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面对被暴雨冲刷的荒地,父亲表现出了坚忍不拔的精神)

(4)种上豌豆。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表达了父亲对土地的信赖)

(5)豌豆肥田。“父亲说:‘……肥土吧。’”(说明父亲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表现了父亲的节俭以及他对土地的热爱)

5、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们身上那种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6、是啊,父亲的精神令我们感动,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最后全班连起来齐读课文。

四、拓展阅读《两根指头的声音》

1、自由读

2、谈谈读后的收获

猫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难点)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重点)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的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像,并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二、学做元宵。

1.师: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幼:吃过。师:吃过什么馅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它的口味)。

2.师:院校是什么形状的啊?幼:圆形的。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幼: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现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小百科: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猫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利用辅助材料,学习长条纸对折贴的方法制作小刺猬。

2.乐意参与环保制作活动,体验废旧物品再利用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半的光盘、彩色纸条、浆糊。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出示几张小刺猬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刺猬的模样,以及能够发现小刺猬简化后呈半圆形,且身上有尖尖的刺。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就用光盘来做一只小刺猬,应该怎么做?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出示范例,示范讲解。

1.教师出示范作。

师:瞧,小刺猬等不及要和大家见面了,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制作的小刺猬是用了哪些材料制作成功的。

2.幼儿回答教师的提问,并且仔细观察。

3.教师示范制作。

拿出一张已经剪成半圆形的废旧光盘,五颜六色的长条纸,在光盘的弧形的一面将长条纸对折贴,整齐得排列在弧形上,要注意的是长条纸做成的刺要跟弧形的面平行,全部贴好之后,画上小刺猬的眼睛就完成了。还可以剪一些圆形的果子贴在“刺”上面,这样就是一只丰收的小刺猬了。

4. 讲解注意点。

由于半圆形的直面是剪下来的,孩子们在制作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不要划伤手了。

三、幼儿尝试制作:小刺猬。

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对个别能力稍弱的幼儿进行个别的指导,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共同完成。

四、展示小刺猬,评价活动。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小刺猬采到了什么果子。

将孩子们的作品布置在特色墙上,供大家欣赏、交流。

猫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皮肤的作用,知道保护它们的卫生常识和正确方法。

2、对探究人体奥秘很感兴趣。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建议: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人体模型、x光片,《知识百科》音像资料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皮肤。

(1)幼儿互相观察,看看身体的哪些地方有皮肤。

(2)幼儿在放大镜、显微镜下观察皮肤,看看皮肤上有什么(有纹路、毛孔、汗毛等)。

(3)幼儿摸摸自己的皮肤,说说有什么感受。

(4)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皮肤的用处。

(1)提供冰水、热水、绒毛玩具、砂纸、绸布、海绵、钢丝球等材料,让幼儿逐一触摸或用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感觉材料的冷热、粗糙、光滑、软硬等特性。

(2)请当医生的家长结合图片及具体事例,向幼儿介绍皮肤保护人体的重要性。

三、保护皮肤

(1)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皮肤的正确方法:经常进行户外锻炼,保持皮肤的清洁,使用适宜的护肤品,防止皮肤冻、裂伤及损伤,皮肤受伤或被蚊虫叮咬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四、活动延伸

(2)与家长比一比,看看自己的皮肤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皮肤就像一件合身的衣服,穿在我们身体的外面,保护着我们的身体。它能感觉出冷、热、疼、痛,感觉出物体的软硬、光滑、粗糙。有了这些感觉,我们就能保护好身体不受伤害,如很烫的东西我们就不去碰它。皮肤上有小毛孔和汗毛,能调节人体体温,天热时,毛孔张天,帮助身体排汗、散热;开冷时,毛孔收缩,不让冷空气进入体内。

猫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词汇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学重点】

雪后奇景的赏析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你看,这些雪后西湖图片(出示ppt),雪后的西湖多美!下面就让我们随张岱去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欣赏别有情趣的雪景。

二、朗读课文

1.推荐读 (读准字音)

2.听录音跟读 (读出节奏)

3.自由朗读。 (读懂文意)

三、 整体感知

请概述作者看雪的经过。

四、研读课文

问:“痴”为何意?

“痴”在中国艺术中,常被用来指创作中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又专注,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境界。“痴”是一中本真自然,特立独行的个性。

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读出“痴”。

1.“痴”于行

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穿插是、更、焉等词教学)

追问:从张岱的这些痴举中,你觉得张岱有着怎样的情趣?

张岱痴于行(与众不同 不随流俗)

过渡:前往湖心亭时,张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

2.“痴”于景

找出文中的雪景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齐读,疏通,再齐读 (穿插一、白、芥、粒等词的理解)

讲: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张岱笔下的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中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小组合作交流)明确:

(朦胧、寂静、空旷、辽远、阔大、混沌、依稀、恍惚、茫茫、悠远等感觉;

读出作者孤独落寞之感。)

比较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资料介入 (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 张岱《西湖梦寻》

体验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当堂背诵写景句,并抽查落实。

小结:本段文字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苍海一粟”的深沉感慨。置身其中,张岱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学生再朗读体味)

张岱痴于景(孤寂落寞 思考人生)

五、总结

经过这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作者的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作者的雅趣。

六、你的积累有多少

(白、一、更、是等一词多义)

(俱绝 惟长堤一痕 一芥 大喜 及下船 客此等)

七、 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张岱《不二斋》,体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猫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大胆介绍自己认识的恐龙的名称,外形特征,生存本领等,从外形,习性等不同角度对恐龙进行比较分类,发展思维的概况性和多元性。

2、萌发了解恐龙外形特征与其品种多样性的兴趣。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重难点

大胆介绍自己认识的恐龙的名称,外形特征,生存本领等,从外形,习性等不同角度对恐龙进行比较分类

萌发了解恐龙外形特征与其品种多样性的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小朋友的书》,玩具,模型

活动过程

一、交流“我知道的恐龙”

教师根据幼儿收集的资料信息,引导幼儿利用图片,资料说说自己调查恐龙的情况,自己知道的有关恐龙的信息。

提问:你认识哪些恐龙?他们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二、比较,梳理对恐龙的认识

1、结合挂图,逐一说出几种典型的恐龙的名称,并在《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第5~6页“我知道的.恐龙”中找出相应的恐龙形象。

2、观察找出不同恐龙典型的外部特征,加深认识。

3,如果要给这些恐龙分类,该怎么分呢?

三、启发幼儿提问

关于恐龙,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活动评析

一、知识的准备

恐龙的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比较匮乏的,那么前期的知识积累和准备是很重要的,教师就是抓住了这个关键,在活动前给予孩子学习的时间,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才能说出许多关于恐龙的知识,这样经验的分享帮助孩子有新的提升,知识也得到了扩充。

二、教具的运用

教具还是比较平常的图片、玩具模型,但是教师将他们充分运用,采用观察、比较等手段,让教具尽情发挥它的作用。

反思

可以更多的引导或是将自己的身份转变成孩子的一员,和孩子互相分享,互相学习,那么老师和孩子在活动中更自然,不但可以牵引着主线帮孩子梳理知识,又使活动氛围更活跃、自然。

猫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创作种子贴画的快乐。

2、学习合理使用豆子的大小来布局画面。

3、尝试用绿豆、红豆,进行种子贴画。

活动准备

1、每桌绿豆、赤豆各一盒,若干勾画了物体轮廓作品、双面胶。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种子贴画”范例。

师:“你喜欢哪幅画?它用了哪些豆豆?”了解可以用一种豆或两种豆交替排列,也可以用一种豆贴出轮廓,细小的部分用另一种豆。

二、教师示范,勾画物体轮廓,要求幼儿画的要大。

三、教师提出要求:

1、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纸来贴,也可以自己设计,勾画时要画的大一点。

2、粘贴时,不用取很多豆子,豆子落到桌子要拣起来。

3、全部粘贴后,用手掌轻轻地压一下。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粘贴豆子时,手不要压到双面胶上,以免粘不住。

五、展示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作品。

活动延伸

尝试用叶子贴画。

猫教案篇8

教学内容:p53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练习与应用

1第52页第10题

先做第一题:五一班一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

(2)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独立做下面两题

(4)交流

2做第11题

(1)学生先独立练习

(2)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3)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3做第12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1)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式中选择的被除数为什么不同?除数为什么相同?

(3)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5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二、课堂

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元旦假期安全班会教案8篇

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案8篇

幼儿园小班消防安全教育教案8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

秋季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8篇

小学一二年级体育教案8篇

幼儿园中班防火安全教案8篇

中班幼儿心理健康教案8篇

小学感恩班会教案8篇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810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